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本文已影響1.97W人 

尤其是不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不然長大後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但是,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被父母體諒的很多,長大後反而並不幸福。

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圖片源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劉彥廷

01

人們常説:孩子年齡小,要多體諒孩子。尤其是不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不然長大後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但是,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被父母體諒的很多,長大後反而並不幸福。

《奇葩説》中有一期的辯題是:

你會不會阻撓你的父母和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再婚?

其中的陳銘老師講了肖驍的故事:

在肖驍十二歲時,他的的媽媽從外面帶回來了一個男人,肖驍非常不喜歡,於是開始了一系列的阻撓。例如,發脾氣、甩臉色,以及各式各樣的折騰讓自己的媽媽無法休息。最後媽媽選擇妥協,放棄了嫁給那個男人。

直到肖驍28歲的時候才知道,媽媽當時真的很不容易。在這個故事的最後,陳銘老師説:“再婚有時候是一個成年人迫於生活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愛媽媽,你會在心中得到一個答案:不阻撓。”

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第2張

圖片源自網絡

針對這個問題的選擇結果,我想了很久。如果換做我,我會怎麼做?最後,我給出的答案是:會阻饒。理由是:

如果當我已經親歷過一次家庭帶給我的傷害之後,我不想再重蹈覆轍上演一遍。

陳銘老師認為,如果真的愛媽媽,就不該阻饒。但是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説,他能有多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們不得而知。

他的原生家庭已經不顧他的感受傷害過他一次,居然還讓孩子大大方方的接受一個已經破裂了的家庭,孩子是神嗎?

02

在知乎上曾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提問戳中了我的心:童年時逼着自己體諒父母,會怎麼樣?

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第3張

下面有一條回答是這樣説的:

“在我十歲那年,爸媽離婚後我跟了爸爸。有一天,爸爸問我想不想再要個媽媽。我雖然不情願但我沒有發脾氣,只冷冷地扔了句:隨便。我以為爸爸看出來我不想了,但是第二天他就帶了個陌生女子回家。可能是我的性格原因,我試着説服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去體諒爸爸,但長大後我變的懦弱、自卑、甚至沒有一點兒安全感。”

從這可以看到,當孩子壓抑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去迎合他人時,長大後的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

《奇葩説》中的奶茶説了父母再婚時自己的感受:

我不知道花了多長時間,終於習慣了單親家庭,然後你告訴我你要再婚?

他阻饒的理由很簡單:只是本能地害怕。

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第4張

圖片源自網絡

這種心理上本能的害怕,是家庭的缺陷致使的。

誰也無法否認一個家庭的完整度與和諧度對孩子的成長以及身心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誰也無法否認,一個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

但有人認為:孩子年齡小,不該由着孩子的性子來,要教孩子體諒他人。

就比如當孩子哭唧唧時,父母總喜歡説:“不要哭了,都多大的人了,要懂點事。”

這話本身沒毛病,但作為遭受過家庭創傷有親情陰影的孩子來講,要求孩子去體諒,是絕對不可取的。

03

前段時間,金星女士在做客《説給孩子》節目時,提起了對她女兒的期望,説了這樣的一段話:

女兒一定要會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女兒會哭我覺得挺好的,女人會哭不會太遭罪。

換個説法也就是孩子應該學會表達自身內心的真實感受,不要太“懂事”。

《中國青年報》曾進行過一項關於“懂事”的調查。調查發現,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為什麼呢?因為懂事的孩子可以給家長省去很多麻煩,孩子懂事不是壞事,但如果孩子是“被動懂事”麻煩可就大了。

“被動懂事”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失去童真、壓抑天性甚至是造成心理扭曲,這種懂事是不成熟的,並且是有害的。

有一類人羣叫做小大人症候羣,他們只會微笑,害怕展現真實的情緒;老是在照顧別人,自己卻不被善待;他們沉溺過去,害怕未來,對現在感到焦慮;渴望愛,卻很少擁有。

孩子所謂的體諒,無非是將自己真實的內心封閉起來。按道理來説,孩子的不體諒,才是真實的人性。

去年暑假,我從公司休假回家。回來後帶着在上小學三年級的侄女去吃飯,她吃飯吃的特別規矩,也不鬧,給我的感覺十分温文爾雅。從商場出來的時候,路過一家品牌娃娃店,侄女望了很久。我説,喜歡我就給你買。

她猶豫了幾秒,搖了搖頭。我問她:“是因為不喜歡嗎?”

她低着頭説:“媽媽説我不小了,要懂事。”

在這件事上,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幸福 第5張

圖片源自網絡

聽完我心疼不已,在侄女“懂事”的表象下,藏着的確是一顆脆弱的心。

用體諒去壓抑,用內疚去捆綁,就是在“殘害”孩子。

那些懂得體諒別人的孩子,早早地失去了享受孩童的任性和快樂。

當他們開始壓抑自己的想法甚至犧牲自己的尊嚴來討好其他人的時候,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在他以後成長的路上,也很難學會真正的去表達自己和保護自己。

04

每個人都是從稚嫩走向成熟,當我們剝奪了孩子“任性”的權利,逼着孩子“體諒”他人的時候,意味着孩子永遠無法真正“長大”。

當孩子變得“被動懂事”和“被動體諒他人”的時候,他們會逐漸失去情緒識別的能力、自我主見和安全意識。或許,在他們年幼時,會給父母省下不少麻煩,但省心背後的“禍根”將深深的遺留在他們身上,待年齡漸長,便後患無窮。

那些遇事不哭不鬧不拒絕的“乖小孩”不一定就值得我們慶幸,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成長,讓孩子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是成才的前提。

別逼着孩子在該哭該釋放的年紀去懂事;更別讓孩子在該任性該戲耍的時光,去體諒去承受本不該有的壓力。

因為在有些事上,懂得“體諒”他人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不會幸福。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