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標準答案雷倒衆人 應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本文已影響2.94W人 

近日,網上流傳着一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試題,最後看到標準答案後雷倒衆人。教育應該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發揮想象力,而不應是“簡單粗暴”的。

語文標準答案雷倒衆人 應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小學語文標答雷翻衆成人 專家反對“簡單粗暴”

發出微博的是同濟大學知名教授朱大可,微博的原文是“愚昧教育的特徵就是爲語文設置標準答案。上海某小學一年級語文試題:蜜蜂、小鳥、兔子和熊貓四動物,請從中找出一種跟其它三種不同的動物。家長們衆說紛紜,有認爲是小鳥,因爲只有鳥有羽毛;有的認爲是蜜蜂,因爲只有它是昆蟲,但標準答案卻是熊貓,稱它是唯一須由動物園飼養的動物。衆家長暈倒。 ”

昨天中午,朱大可的微博在半天裏就有1100多人次轉發,300多人評論。昨日,記者聯繫上朱教授,他告訴記者,這是他一位朋友的孩子的試題,他看到後大爲驚訝,深感當今語文教學存在教學方法簡單化、粗暴化的弊病,這是把理科教學方式錯誤地用到了文科教學當中,是對語文教育的極大傷害。

朱教授說,如果這一題不是選擇題,而是讓孩子做出選擇,並給出選擇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沒有偏離常識,教師就可以給分,那倒是一個好題目。

在朱教授看來,重視這類統一標準的試題,是教師教學方法簡單化、粗暴化的體現,這種傾向不僅在小學語文教育界存在,在中學也同樣存在,“在全國範圍內,中高考選擇題一向不少,它錯誤地引導了中小學教育。改變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從小學到中學,從平時到考試,都要改變。 ”
 

家長說法:孩子深受其苦

對於這道“雷人”的一年級試題,不少“深受其苦”的家長紛紛在網上曬出“傷不起的標準答案”。田女士就是衆多“苦主”家長中的一員,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她給記者舉例說,題目是“小朋友、一羣、遊戲、在、草地上”,讓連成一句話。女兒的答案是“草地上,一羣小朋友在遊戲。”標準答案是,“一羣小朋友在草地上游戲。”“我認爲,女兒的答案也不能算錯吧,這種題目總令我糾結。”田女士說,碰到這類問題,她一般會詢問女兒的思路,如果解釋站得住腳,她會鼓勵女兒放開思維,不要侷限在標準答案裏。“不過,我也會告訴她,面臨的結果就是老師會不斷要求你訂正,或在考試時可能會吃虧。 ”
 

文學博士:忍無可忍

“家長這樣昏倒了?昏倒得好!我是早就昏倒過很多次了,忍無可忍之下,撰文分析語文教材,分析考試試卷。我還以爲是蜜蜂呢——蜜蜂是這四種生物中唯一屁股上有根尖刺的。 ”昨天,《收穫》雜誌社副編審、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葉開也轉發了這條微博。作爲一名六年級孩子的父親,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葉開陸續發現語文教育當中存在一些值得商討的地方。

對於此類 “傷不起的標準答案”,他在接受記者時表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年讀三年級的女兒曾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三國裏誰最有智慧? ”剛看完《三國演義》彩圖本的女兒,寫下答案“孔明和龐統”。葉開看了很開心,覺得“孩子是真看明白了”,但老師卻給了一個大紅叉,因爲標準答案是 “諸葛亮”,寫“孔明”都算錯。

還有解釋“邂逅”,女兒答“不期而遇”是錯的,因爲標準答案是“偶然遇見”,再如解釋“矜持”這個詞,也難住了葉開和妻子這兩位博士。他們查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發現解釋並不相同,但又必須選,最終他們在“拘謹”與“莊重嚴肅”之間選擇後者。結果,女兒又得了一個紅叉,因爲教輔的標準答案是“拘謹拘束”。如此反覆多次,孩子也學會了“自我安慰”,學校裏是一套,回家又是一套,習慣了“兩面派”。
 

網友看法:這不是教育,是刁難

@聊備閣:能不暈嗎!有人說以前學的數理化都又還給老師啦,我的想法是:人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因爲這些學科鼓勵一題多解啊。可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的思品、政治等勞什子,純粹是思維上的一種磨難。現在語文一標準化,也越來越向垃圾變質了。

@偉文Mr:這道題本來就是開放性的題目,非要弄成這樣子嗎?

@barry海綿寶寶:這不是難,而是無厘頭。這不是教育,是刁難。

小小的一道語文題竟引來了衆多的看法,可見現在的教育確實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孩子天真活潑,思想天馬行空,作爲老師和父母,應該高興地看到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用“標準答案”這個框來侷限住孩子。2、3歲的幼兒開始認識世界,對一切充滿好奇,這正是啓發孩子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時機。如果父母沒有適當引導孩子,這種思維能力就很難順利發展。
 

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指從多種角度去思考探索問題,尋找多樣性解決問題的思維。發散性思維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從小培養寶寶的發散性思維,有利於寶寶長大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些具體方法可供家長們參考:

 1、豐富幼兒的體驗、經驗。許多家長急於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傳輸給孩子,迫切希望孩子儘快學這學那。但其實3歲以前的寶寶還不具備深層思維的能力,在這一階段,輕鬆、有趣、愉快的遊戲環境反而能讓寶寶萌發思考的興趣。家長可以注重孩子的興趣,不要採取急於填鴨式的教育方法,而是通過豐富孩子的體驗經歷,讓他們看到,感知到更多。
 

2、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讓寶寶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來給予世界和事物不同尋常的定義。比如黃色的大象,紅色的樹木和長着尾巴的人類。經常會看到家長斥責自己的寶寶:“你這樣畫的不對,你這樣做不對,不是這樣的……”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可能會扼殺寶寶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世界探索的興趣。所以,家長要學會對孩子的想法表示百分百的尊重,並鼓勵他們說出,不一樣的認知。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孩子發明創造的嚮導。
 

3、給孩子獨立的空間。2-3歲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來。家長不如爲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自由,可以獨立的機會和條件。比如提供孩子可以隨便塑形的橡皮泥,或是一些羽毛、棉花等輔助性材料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藝術作品來。這樣的寶寶會更加懂得積極創造的意義,對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有絕對正面的培養。
 

保護好孩子純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將對孩子的一生有極大的影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