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必先有明確認識

本文已影響9.58K人 

教育孩子必先有明確認識
  主持人殷智賢:還有一個問題,因爲現在每家就一個孩子,當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爲了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我們建議家長要多放手一些,甚至不怕他犯錯誤,這樣家長又會擔心,說我輸不起啊,這個分寸怎麼把握?  李子勳:從更大的視覺看兒童發展是有整體系統的,每個孩子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過去多子女家庭每一個排序都決定了孩子的心理行爲包括情緒方式,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他的排位更多的是受到幼兒園、學校的影響。父母們要想一想,我們誰都不能決定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位置,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孩子的天賦和才能會決定他在社會中的位置,父母只能盡最大的努力教導他,讓孩子自己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而且要學會欣賞。現在我們覺得心理健康的人是可以選擇自己、呈現自己的,而且願意欣賞別人、欣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方式。爸爸媽媽也要想,我們都朝向第一去培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但是實際上不可能,這個社會不允許。所以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內心要有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位置是他來決定的,不是我。  所以,小時候鼓勵他按照兒童自然的方式發展,而不是在理性上強調,因爲學校太強調知識,而造成孩子的行爲發展、能力發展、心理髮展不夠。所以越希望孩子在未來可以適應,就越不要在學習上比對太多,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生活、人際關係,保持自己的愛好,這樣孩子會更加貼近社會。因爲畢竟我們的學校教育不是真正的社會教育,還是比較靜態的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種只適合某一類孩子的教育,不是個性化的。所以我覺得家長要朝向未來,比如說你的孩子現在8歲,30年以後中國是什麼樣的?要預想一下,這樣我們朝向未來去教育孩子,就不至於總是拿過去的經驗教育我們的孩子。比如說生於六七十年代的媽媽,都會把自己的成長經驗傳遞給孩子,但是那個時代的中國永遠不會再來了,之前30年適應不等於未來30年也適應。所以爸爸媽媽請注意,不要把過去的經驗過分地強加給孩子,因爲孩子是生活在未來的社會裏面,不是生活在過去。  主持人殷智賢:我在博客裏面有怎麼樣關注孩子全面發展的文章,有些父母說你這是生活在真空社會裏面,我們孩子就是面臨這麼多的現實問題,小升初啊,上名校啊,他今天不努力爭取這些機會,明天就要輸的,你說今天不要被這些東西束縛,那我孩子的未來怎麼有保障?  李子勳:孩子都會有他的位置,並不是讀名校就好。心理醫生喜歡從家族本身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說這個家族裏面並沒有傑出的人士,要培養孩子成爲傑出人士可能就需要很多代,從現在起跑很難說可以在這一代就實現。要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中最好的精英分子,或者是朝向藝術,或者是朝向科學,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孩子能培養到什麼程度要有平常心,這樣媽媽纔不會有失落感。  我們準備以最好的方式教育孩子,最終孩子怎麼樣還是要以平常心來看。心理學強調書本對孩子的幫助不是太大,重要的是創造性的能力、獨立能力有沒有發展。像我們大學裏面,前三名的學生現在也就是科主任,但是有些排在後面的卻發展得很好,有些做了省部級幹部,有些創立了大企業。中國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培養天才的方式,而是培養中不溜的,我們的教育是不關心最好的人也不關心最差的人,而是關心中間的人。  主持人殷智賢:這跟中國的文官制度有關,中國現在培養的是官吏而不是真正的管理者。現在如果真的適應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就是過去制度裏面的吏,連官都不一定。  李子勳:就是執行者。  主持人殷智賢: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很焦慮。  李子勳:這可能是家長們現實中的短視,因爲他強調現在的利益。兒童的成長是馬拉鬆,我們都知道馬拉松最開始10公里跑在前面的人基本上都不行,到中程出來的人才可以,纔會跑到最後,因爲他們開始都有節制不會跑得很快,會讓自己的身體逐步調整,適應這個過程。  主持人殷智賢:從中醫上可以印證這個觀點,女孩子到28歲就完成了身體全部的發育,男孩子要到32歲,在這之前都不能決定這個人的身高。非常感謝李老師跟我們分享了很多經驗,更重要的是李老師的很多觀點是非常有啓發性的。性別問題應該說是和生命本能有直接聯繫的一個問題,但是它在人類社會文明裏面又不簡單是生物學的話題,還包含了非常多社會學的含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