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本文已影響4.35K人 

若是我們的眼裏只有“成功”,那所有的育兒方法都沒有區別。

前幾天,在一個大咖衆多的家長羣裏,提倡“不用懲罰不用獎勵”的“無條件養育”的陣營,和提倡“棍棒底下出人才”的“虎媽虎爸”陣營開火了。

“無條件養育”爸媽們說,懲罰和權威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即使看起來能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內心是焦慮糾纏的。

虎爸虎媽們,說“愛和自由”就是縱容,這樣的孩子雖然童年過得“開心”,但是長大了並不會成功。

然後,“無條件養育派”又反駁說,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而不是指責,這樣的孩子會更有可能有所成就,因爲他情商更高,更有自信。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打嘴架”-----我是說,“辯論”的人。

看到這場爭論,來不及走到電腦前,站在烈日下就開始用手機輸入。用“無條件養育”對待的孩子,更加擅長和別人合作,而不是侷限在“你輸,我贏,或者我輸,你贏”的狹窄空間裏。芝加哥科技研究院的研究結果顯示,造就金融財務成功的因素,15%由智力決定,而85%歸功於情商,即人際溝通技巧。而這正是“無條件養育”的孩子最擅長的。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2張

這時,看到一位媽媽發言說:“其實,我們都無法證明,用哪種方法教育孩子,孩子長大了更容易成功,我們舉得例子也都是個案。我選擇無條件養育,是因爲這種方法讓我更享受親子關係,讓我和孩子相處起來,更快樂。而權威和懲罰,讓我覺得不舒服,即使孩子更‘聽話’,我也不喜歡那樣的家庭氛圍。”

這位媽媽的話,讓我醍醐灌頂。

爲什麼我要去證明,哪種方式養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呢?難道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爲了孩子‘成功’麼?

或者說,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如果只是肉眼可見的“高收入,高職位,高成就”,那麼,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方法,想讓孩子實現我們的目的。這時候,無條件養育和有條件養育,從本質上其實沒有區別。

做一個懂得平等、真誠的媽媽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3張

我默默刪掉已經輸入的大篇文字,認真的問自己,選擇給孩子更多尊重和自由的養育方式,原因到底是什麼。

想起前幾天和東東媽的對話,她曾經在半年前上過我的工作坊。

“我剛學了父母效能訓練的時候,也努力對孩子很尊重,積極傾聽他,發我信息,不懲罰,不使用權威,可是,家裏人都說我太慣着孩子了,這樣不行。孩子也並不買賬,不愛寫作業,調皮的毛病並沒有好轉。那時候我簡直絕望了,所以按照家人的要求,又開始使用權威:打,罵。結果,孩子的情況變得更壞了,完全抗拒寫作業這件事。我們的關係也很差,孩子會故意跟我作對,每天家裏的氣氛都很緊張。

我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去做了心理諮詢,發現問題還是出在我自己身上,我太緊張了,總希望自己的命令能夠立竿見影的被執行,雖然用着技巧,說着那些話,卻並沒有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孩子。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4張

通過個人成長,我自己的心理能力提升了,能夠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理解他的感受了。我們的關係慢慢變得越來越好。

後來,我又去學了一直很喜歡的古箏,迷上了音樂帶來的樂趣。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滋養,每天心情都很喜悅,回家看孩子也更順眼一些。

慢慢的,我發現,隨着我更多的接納自己,更愛自己,我對孩子的接納也更多了,我能夠很好的使用出技巧,真心的理解和接納孩子,現在,孩子和我的關係非常好。每天的作業都能自己主動按時完成,即使有時候晚了還沒做,我提醒他也能起到效果,再也不用一遍一遍的催了。慢慢我和孩子的關係就越來越好。這簡直太神奇了。

我現在真正享受到親子關係的美妙之處,我們會一起開玩笑,拉着手走路,孩子會很友善的保護弟弟不被欺負,整個家庭都充滿了愛和善意。

前幾天,我媽媽嘮叨我亂放東西,東東居然一句話不說,馬上跑去幫我把東西收起來。我知道6歲的他想保護媽媽,好感動。

現在回頭想起來,我覺得當我使用權威和懲罰,打,罵孩子的時候,我心裏是非常抗拒的,覺得絕望和無力。每次和東東發生衝突,我們兩個都覺得很難受,我甚至會在晚上偷偷流眼淚。當重新使用尊重而不懲罰的無條件養育的育兒方式時,我覺得身心合一,我在說的,就是心裏想的,我不用假裝完美,也不用假裝很權威,我就只做一個平等,真誠的媽媽就好了,這讓我感覺到非常舒服,顯然,東東也非常舒服。”

在我看來,這段話就是一個完美的答案。

一個對於“我們爲什麼要選擇無條件養育,去尊重孩子,給他自由和愛”的完美的答案。

育兒觀的選擇其實就是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選擇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5張

往小了說,選擇如何對待孩子,基於我們認爲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往大了說,我們認爲孩子是什麼樣子的,源於我們認爲人類是什麼樣的,也就是,我們認爲,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如果我們認爲,孩子天性是不懂得爲別人考慮的,自私的。他們會故意搗亂讓家長不開心,會不知節制的滿足自己的慾望,會對家長的理解和體貼得寸進尺,那麼他們就需要以權威對待,被懲罰,被批評,強制執行各種規定。用嚴厲堅硬的鋼銼,挫平它們身上小獸一樣的野性棱角,通過服從來適應世界。

如果我們認爲,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我們所有看起來不被別人接納的行爲,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採取的並不完美的解決方案,而非出於惡意。他們得到尊重就會回報體諒,得到平等就會回報自律,得到善意就會回報以關懷。那麼我們就會選擇以尊重,理解和友善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明確的告訴他們我們的感受,他們的行爲對我們的影響,明確的告訴他們清晰的界限。但是不指責,不評判,讓他們在善意的土壤出,自己發芽開花,用善意來回報給社會。

是的,這其實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不同。我們認爲孩子是什麼樣的,我們就認爲自己是什麼樣的。

我們認爲自己是什麼樣的,是因爲我們小時候,曾經被父母認爲是什麼樣的。

沒有是非對錯,只是因果循環而已。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6張

如果一個人從小被以權威對待,以懲罰管束,他長大就會相信弱肉強食,整個世界都需要被強權統治,如果想讓自己過得舒服,就需要別人服從,而擁有權力和資源,是得到認可的方式。當他有了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當然,長期被權威對待,還會導致另外一種可能:反抗權威。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個人從小得到尊重和平等,他體會過被愛和信任的力量,他長大後會相信“你好,我也好”,收穫什麼,就能付出什麼。然後,也會以同樣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整個世界都是充滿友善,人和人之間是可以被理解的。

這涉及到價值觀,所以無法評判,每個人都有無數事例來證明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正確的。

我們也無需評判,來看一個例子吧:

我在32歲因爲男友劈腿失戀,歷經4年的成長,脫胎換骨,收穫幸福。

現在,每次提到前男友,我媽媽都是一腔仇恨:

他是個渣男,他是故意騙你的,他忘恩負義始亂終棄……

而我,每次想到他,都感激不盡:因爲有他和小三,我才得以浴火重生,他使我有機會成爲一個新的人,是我的貴人。

我和媽媽對同一件事的態度完全不同,這同樣沒有對錯。

但是對這件事的態度不同,導致我們提到這件事的心情截然相反,無論我們各自拿出多少時間和精力來思考這件事,在這段時間裏,我都比媽媽更快樂。

而人生,就是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

對大部分事都能以善意處之的話,整個人生,快樂的比例就更長些。

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選擇育兒方法,是選擇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眼裏只有“成功”,所有育兒方法都...... 第7張

就像我們選擇不同的育兒方法。其實是選擇對待世界的方式,而我們以此養育出的孩子,也學到以同樣的方式看待世界。

歸根結底,讓一個人的人生感到幸福的,不是成就本身,激勵他去獲得成就的動機,和他看待自己成就的方式,或者說,他對成就的定義。

我們製造一個生命出來,不是歷經幾十年之後,他能達到什麼結果,而是我們彼此相伴的幾十年間,是否擁有血脈相連帶來的天倫之樂,是否能夠淋漓盡致的體會到,爲人父母的樂趣。在我們的每一天,每一秒的相處中,都深深的被感動,都不斷讓我們確認愛的力量,人性的美好。

如果你的育兒法,讓你先抱怨自己生了孩子,再抱怨父母生了自己,那你一定選錯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