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親生的,爲什麼你卻像個後媽?

本文已影響2.82W人 

事實上,親媽與後媽對待孩子,不能一概而論。許多善良溫柔的後媽對待繼子女彷彿親生的一般。

也有不少親生的殘暴媽媽,對待自己的孩子,還不如後媽。

前幾日,一個河南南陽的“親生後媽“被檢察院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批准逮捕。原因是:她不滿丈夫長期不顧家,遷怒兒子將其打死。

今年的8月20號,一名3歲的小男孩,奄奄一息的躺在媽媽的懷中,被抱進了診所,雖經全力搶救,也未能挽回他的生命。經調查,有着明顯外傷的小男孩所遭受的侵害,竟然是來自他的親生母親。

小男孩的母親因爲丈夫長期對家庭不管不問,遷怒於孩子,脾氣暴躁的她多次對孩子進行打罵,也就是在這一天,她再次對孩子毆打時,顱內出血,可憐的孩子永遠地離開了。

後媽虐待繼子女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後媽一詞,素來被人聯想到的詞語是兇狠,惡毒,施暴——-可親媽打死自己的孩子,最近幾年也常常見諸報端,“親生後媽”的現象,早已不是個案。

鄭州在幾年前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案例。

只因讀錯“檸檬”的發音,一個3歲的小女孩活活被親生父母毆打致死。小女孩一出生,就被姥姥帶着,案發前的兩個月,被親生母親接了過來,買了水果拼圖。媽媽教她識字時,讀錯了,便遭到了一頓暴打。在一旁的父親添油加醋,這位“親生後媽”打得更加厲害,最終,孩子死在了棍棒之下。

因爲母親與父親並未結婚,而父親對曾是第三者的母親說,如果她生了男孩就會娶她。所以,那個“親生後媽”把自己的不幸福遷怒於小女孩。

人們常說世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便是母愛,可是,有的母親,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卻常常像我們所說的:後媽。

這種親媽有個共同的特點:婚姻不幸福,缺少愛的女人,是沒有能力再去愛自己的孩子的。給予孩子的,不再是偉大無私的母愛,而是殘暴的毆打與發泄。

雖是親媽,有的母親,卻做的還不如後媽。

“親媽不親,彷彿後媽。”這句話,是不是現實生活中常常聽到。

“親生後媽”的現象,早已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

孩子是親生的,爲什麼你卻像個後媽?

“我們家的那個孩子,跟我一點也不親!”每次見到劉麗,她總這樣訴苦。

爲什麼不親呢?因爲沒在自己身邊長大,沒感情。

劉麗是我的大學同學,剛畢業她就懷了孕,回老家生下了孩子就又回到了鄭州。當然,孩子留在了老家。那時候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有能力養孩子?

後來條件慢慢變好,孩子6歲那年,買了房子,把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從老家接了過來,跟着他們夫妻兩個一起生活。

以前,劉麗特別想孩子,努力工作,拼命掙錢,就是想讓孩子能早點來到自己身邊。那時候孩子跟她很親,電話裏一聲甜甜的“媽媽”,能讓她回味好幾天。雖說孩子不在身邊,跟兒子的感覺也很親近。

可是,現在孩子日日呆在眼前,卻橫看豎看不順眼。

首先,這孩子的衛生習慣不好。手上髒兮兮的就去拿東西吃,不愛洗手,衣服髒了也不知道換。

其次,不愛學習。老師每次打電話都是告狀,課外也不愛寫作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還有,性格內向,喜歡自己呆着,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

還有一點最難忍受,回到家就找爺爺奶奶,彷彿她這個媽是多餘的。

劉麗聊天時,全都是對兒子的指責和不滿。我說她:這孩子是你親生的嗎?我怎麼感覺你像個後媽呢?親媽哪有不誇自己孩子的。感覺不親,你這不是典型的“親生後媽”?

“這孩子不是自己帶大的,就是不親。這些年的生活習慣早已養成了,再改,談何容易?現在兒子也不聽我的話,我說什麼他都當耳旁風。”

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跟孩子就不能好好溝通,你的苦口婆心對他來說就是嘮叨,只會嫌你煩。

因爲與兒子不親,爲此,劉麗後來又籌劃着要了二胎。“二寶一定要自己帶,看着孩子一點點長大,要成爲孩子最親近的人。”

劉麗有了二寶,如她所願是個女兒。女兒慢慢長大,漂亮聰明。

經濟條件好了,劉麗盡一切所能來滿足女兒的要求,活脫脫一個“小公主”。

前段時間,我和劉麗一起帶着孩子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劉麗的女兒想要吃冰淇淋,劉麗只說了一句:“乖,天涼,別吃了。”小公主立馬咧開嘴哇哇大哭,全然不顧衆人的眼光。哄了半天小姑娘還是一直哭鬧,劉麗只得投降。

酒店沒有冰淇淋,劉麗又跑出去找了好幾個商店纔買了回來。

劉麗對女兒非常的寵溺,6歲了,穿衣服,整理書包,她一切代辦。吃飯的時候,“小公主”邊吃邊玩,劉麗仍然要拿着小勺喂。

女兒常常像長官也對待士兵一樣的吩咐媽媽。

看她跟孩子在一起,不像媽媽,倒像個傭人,或者說,像個“後媽”。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密無間感受不到,只看到一個彷彿要刻意討好小女孩惟命是從的“後媽”。

劉麗對女兒的寵溺與包辦,並未得到孩子的敬愛與感恩,同樣失去了孩子對母親應有的尊重。

親子感情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三歲之前的陪伴尤爲重要,可是有很多的年輕父母因條件所限,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等到孩子上小學受教育的時候再接到自己的身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6歲之前建立才能牢固。

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親子關係就會比較冷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就會疏離,當然就會感覺自己的親媽不親了。

孩子在幼年時期缺少陪伴感情疏離導致了“親生後媽”現象,過分的包辦與溺愛也並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想要跟孩子親密無間,做一個幸福的女人,除了讓自己有愛之外,還要把握好愛的度,才能給孩子恰如其分的幸福生活。

此外,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婚姻,避免孩子在家庭關係中受傷。

有時“親生後媽”,並不是單指那些打罵孩子的狠毒婦人。除了不陪伴,還有包辦溺愛,用“特殊”的愛讓孩子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後媽的一種表現,你——中招了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