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漸行漸遠,你還會感到幸福嗎?

本文已影響2.21W人 

小時候,你給我陪伴,長大後,我伴你變老,相信世界上最令年邁的父母感動的事情便是孩子們的細心陪伴了。

這是一家養老機構。

她們只是衆多老人中的普通一員。她們都是母親。有的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有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的是五個孩子的母親。

作爲局外人,我覺得她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能活到八十多歲,能在這個高檔的養老機構安享晚年,也是幸福的人。

但是,她們用自己的狀況,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沒錯,這也是餘華寫作《活着》時,想要傳達給讀者的。

李奶奶,八十二歲,住進來沒幾個月就轉院了,半個月後去世。肺癌晚期。最後倆月,已不能進食,靠營養液支撐,靠度冷丁緩解疼痛。

入住養老機構時,她自知時日不多。拖着疾病之軀,利用一切時間寫下了一萬多字的回憶錄。

正常人可能覺得寫一萬字很容易。是的,在電腦上一天就能打完。

但是,對於一個八十多歲,飽受軀體折磨與心理煎熬的,靠回憶靠手寫的老人來說,這是艱難而痛苦的過程

就像她經常說的那樣,生活太苦,我不願去回憶。

我這一生,若用一個字總結,就是,苦!

李奶奶退休前是大學教授,先生是同一大學的管理者。一兒一女。兒子是留美博士,世界五百強企業大區經理。女兒也是留美博士,定居美國。她的兒女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在世人看來,她是一個很成功的人,有自己的事業,有美滿的家庭,有非常優秀的孩子。

可是,她說,一生都在追求世人眼裏所謂的“成功”,卻從來沒有真正顧及過自己的感受,沒有享受過多少天倫之樂。一家人都太忙了。

即便在生命的最後,兒女也在忙各自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她,一如,孩子小時候,她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們,一樣。

當孩子漸行漸遠,你還會感到幸福嗎?

王奶奶,八十歲,老伴三年前去世。

平素身體健康,性格熱情開朗。入住前一人獨住。五個子女同在一城,每天有人上門送飯送菜,週末經常組織家庭聚會。

因曬衣服時,不小心滑倒,致腰椎壓縮性骨折入住。

醫生說臥牀休息,別無他法。

於是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後轉入這家養老機構。

王奶奶退休前是一家國企的會計。育有二子三女。他們有的普通大學畢業,有的沒上大學。如今,在同一城市各個崗位從事着普通工作。

王奶奶說,年輕時工作不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雖然孩子算不上事業有成,但每個人都有各自幸福的家庭。兒女婿媳懂事孝順,兄弟姐妹相處和睦。一家人經常聚會,其樂融融。

退休後,與老伴已走了大半個中國。

儘管一生平凡,沒有大富大貴,子女也普普通通,沒有功成名就。但是,回頭去看,家人幸福平安。

此生,足矣。

當孩子漸行漸遠,你還會感到幸福嗎? 第2張

吳奶奶,八十三歲,一個兒子,出國留學後,留在了英國。無人照顧,三年前小中風後入住其它養老機構,後由其它養老機構轉入。

早年,先生被打入右派,後去世。

自己一個人將兒子撫養長大。畢生心血花費在兒子身上,只希望他“將來有出息”。

兒子也不負厚望。留英碩士,後英國定居。

吳奶奶入住養老機構,是兒子的同學,也是自己的鄰居辦理的相關事宜。

兒子只負責轉帳。

吳奶奶入住三個月,恰逢春節臨近,兒子回來過一次。

吳奶奶說,自己在十八年前就得了抑鬱症。(並無考證,確也心情低落居多。每次提起往事,她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每晚靠安定入眠。之前一直一人住一間,後來屋裏又住進一人,不適應。每次兒子打越洋電話過來,她都會訴苦,要回家。

兒子終於被“折磨"的沒法。於春節前回來了一次。

他和工作人員說,天天讓我回來。讓我回來幹嘛?失眠是老毛病了,醫生都沒有辦法。就是想的太多,才睡不着。我這段時間在蓋房子,忙死了。每次被她念叨回來,也很煩。要不這樣,我包房好了,讓她自己住一間。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

這是發生在一家養老機構的真實案例。

雖說,養兒不爲防老。但是,當人到晚年,看子孫承歡膝下,家庭和睦溫暖,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與安慰。

此時,追憶過往時光,榮華富貴都已遠去。留下的除了回憶,就是回憶時品嚐到的酸甜苦辣。

成功固然可喜,成功卻不等於幸福。成功是一種狀態,幸福卻是一種感受。

最理想的生活,不外乎兼顧成功與幸福。若只能平凡,幸福也是極好的。

當孩子漸行漸遠,你還會感到幸福嗎? 第3張

幸福是什麼?

龍應臺說,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幸福就是,孩子幼時,你肯花時間陪他,不爲名利,只爲與他一起把光陰“浪費”。

幸福就是,當你老了,孩子肯花時間陪你,和顏悅色,只爲與你一起細數過往歲月。

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莫強求孩子將來怎樣。我們無法把控他的未來,至少可以享受現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