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撒手的家長,最聰明的地方在此處!

本文已影響1.56W人 

爲何說面對孩子做選擇,我們的態度極爲重要?因爲這涉及第三個育兒大智慧,就是我們是否相信孩子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正錯誤,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我們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做選擇,不外乎就是不信任孩子的內在力量,怕孩子會選錯,更怕孩子選錯就沒法再糾正了。

讓孩子在“錯誤”裏再待一會兒

2015年夏天,小Sean選擇去了一個學習作曲的寄宿夏令營,回來後高興無比,還創作出一首近4分鐘的四重奏小曲子,讓我們全家從上到下都對他刮目相看,覺得老幺也長大了。唯有一件事讓他耿耿於懷,就是他的一位室友S同學對他“不友好”,在夏令營期間會時不時地對着小Sean作的曲“說教”一番。我看得出,小Sean對這位小夥伴懷有複雜的心理,他既覺得S同學在專業上領先自己,同時又對S同學的一些不給面子的言語非常不爽。我明白 Sean正在經歷一種叫“妒忌”的心理過程。從8月起一直到12月,他一直在重複地對我說:“媽媽,我恨他,明年不要再和他住同一個房間了!他最好不要再來夏令營了,我不要再見到S了。”

會撒手的家長,最聰明的地方在此處!

聽着小Sean這麼用力地抱怨,我評估了一下我可以爲他做些什麼:第一,可以選擇去阻止他抱怨,告訴他這樣想問題既不健康也不善待他人;第二,可以選擇教訓他,告訴他這樣做不被允許,因爲不道德。但最後我決定讓小Sean自己選擇如何面對他的負面情緒和解決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當然我給了他兩個建議:第一,可以直接寫信給夏令營的老師,告訴他們自己對下一年室友的選擇,但他必須如實告訴老師選擇的真實理由;第二,多瞭解一下S同學,現在到明年7月還有大半個年頭,說不定對S同學的看法會改變的。對第一個建議,小Sean支支吾吾地說他會寫信給老師,卻始終沒有去做。有一天,在不經意間我發現他在YouTube上瀏覽音樂大師和學生們的演奏作品,於是我有了一個新主意,我建議他去看看S同學是否也開設了自己的小站,去了解一下他在做什麼。沒想到小Sean很快告訴我S同學真的有自己的音樂小站,而且還把自己最近的鋼琴演奏視頻和作曲的作品放在了網頁上。開始時,小Sean一直在我面前評論S同學的鋼琴演奏指型不好,樂感也不好,等等,但慢慢地我聽到的負面評論越來越少。過了兩週他突然對我說:“媽媽,我覺得S進步好大哦。我想通了,我應該與他交朋友。”這時我們倆正走在大街上,我笑眯眯地拉起他的手問他爲什麼,他說:“我發現其實我可以向他學習很多的,真的,他好強哦!當然我們也可以互相學習,說不定有一天,我們一起考上了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他作曲,我指揮。”

小Sean已到了不太願意媽媽拉他手的年齡了,可是那天在大街上,他讓我抓住他的手,而且不停地講他腦袋裏裝着的未來 “故事”。我好開心,因爲我沒有動用 “一槍一彈”,沒有批評、責罵,而是引導他想辦法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同學。我們花掉的只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卻贏得了一場選擇愛誰、恨誰的“思想鬥爭”。

會撒手的家長,最聰明的地方在此處! 第2張

第二年,夏令營又開始了,我們來到營區,小Sean第一個尋找的就是S同學,可是讓他失望透頂的是,S同學卻沒有來。我想象着,如果S同學來了,小Sean會怎麼去與他“和好”呢?這只是我當媽的一份好奇罷了,我相信在小Sean的心裏,他早就有譜兒了,否則不會那麼自信地奔跑着去找S 同學。我也相信,總有一天,這兩個孩子還會再相遇,到那時,他們內心所擁有的力量會更強大。

相信孩子在自有悟性中慢成長

“讓孩子在錯誤裏再待一會兒”,猶如感冒了不要急於吃抗生素一樣,讓自身的抗體發生作用。這就是試錯,不讓孩子試錯就如同從不讓孩子生病,但一旦生病了,則無藥可救。

試錯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的思維變得自主,他不僅要對自己的成績做主,更要爲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通過試錯孩子會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每個錯誤都會讓自己承受負面的代價,比如,小Sean就意識到,因爲自己的一點點自尊心而失去了向S同學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交到一位好朋友的可能。而讓小Sean經歷這份失落,再感受到的啓迪一定比我當初責備他或爲他講一通道理來得有效得多。

我敢於讓小Sean在錯誤裏待上幾個月的另一個理由,就是我堅信孩子擁有一份他們年少時天然的悟性:每個小孩都要長大,長大必須付出犯錯的代價。而造物主賦予孩子們一項特別的能力,就是讓他們在嘗試中去體驗錯誤帶來的痛苦和失落,然後自我修正、完善,最後變得更強大、更優秀。這就是孩子發展良好判斷力的漸進過程。作爲父母,我們能夠給予的就是我們的時間、耐心和理解。假如把“錯誤”比作黑黑長長的走廊,父母可以讓孩子暫時留在這條走廊裏,一邊爲孩子點上一盞溫暖的燈,讓那束燈的光芒始終溫暖地朝孩子閃爍着,一邊不動聲色地觀望,等待孩子走過黑暗,回到我們的身旁。當走出走廊時,孩子可能有眼淚,也可能有傷痕;可能不言語,也可能會憤怒,但總會看到父母用最美好的微笑和最溫暖的胸懷來迎接自己,儘管自己剛剛犯了錯。記住,這時無須再講太多道理,因爲試錯的過程裏孩子已經接收到你想告訴他的那些話。

當然,“試錯”是把雙刃劍,我們使用它時必須設定一個度,而這個度其實已經很自然地長在了父母的心裏。這個度包括以下3個方面。

第一是同理心。舉例來說,我們不願意看到別的孩子對自己孩子做的任何身體和言語的衝撞,如果孩子做了,我們就必須立即制止。

第二是安全觀。只要對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實質危險的,我們必須立即干預和阻止。

第三是常理心。只要父母判斷這個行爲或錯誤會給孩子或家庭帶來無法彌補的大錯,那麼父母就應該行使職責,爲孩子喊停。

會撒手的家長,最聰明的地方在此處! 第3張

但這個度就如我們小時候講的“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經常無故謊報狼來了,等真的狼到家門口時反而沒人會來幫忙了。所以只要不出大亂子,我們必須大膽地讓孩子去試錯,否則10歲時不犯的錯會在20歲時犯,20歲時不犯的錯會在30歲時犯,而等年歲大了再頻頻犯錯的話,其代價已經不是少年兒童式的“知錯能改”了。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度

這是一個既大又小的問題。說大,就是父母能否做到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無條件地先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去看待事物發展的前因後果,去聽聽孩子的心裏話。說小,就是在日常生活裏,我們能否練習放開他們的手,讓他們自己去犯點兒錯,再自己去收拾“殘局”。我列了個清單,大家看看能否試着做一做。

我們裝點兒傻。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裏,只要孩子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我們可以讓他先自己做一個計劃,而不要立即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纔是對的。記得一年春假我與Ian去做母子游,我把當地的旅途規劃全部交給他來打理,結果很“殘”。有一次,他在地圖上看到了一條直直的大街,直達我們要去的美術館,於是他告訴我順着這條大道走下去馬上就可以走到。不想我們走了半小時也沒到,原來他忽略了距離和時間。這讓我這個膝蓋不好的媽媽可吃苦了,但是我樂意陪他走到最後,因爲我想讓他知道,我信任他,同時也可以讓他自己發現錯在了哪裏。

我們裝點兒笨。在每天晚餐餐桌上,不要急於檢查孩子一天的表現,點評學校的功課,我們可以“笨笨地”向他們提問一些有趣的問題,告訴他們我們不太明白什麼,讓他們來爲我們上上“課”。我家孩子一般特別喜歡這麼 “配合”我,老大會給我講年輕人的政治觀,老二會給我講音樂。這樣的聊天是產生雙向信任的“催化劑”,孩子信任父母了就會與父母談心裏話;當然父母對孩子的瞭解越多,對他們的信任度也就越大。

會撒手的家長,最聰明的地方在此處! 第4張

我們裝慢點兒。父母把凡事都自己包攬起來,就標誌着對孩子不放心。父母可以從慢一拍做起,慢慢地讓自己習慣給孩子多點兒自主的空間。

我們裝作沒看見。有些事不是什麼大事,雖然覺得不對,但我們可以先往邊上放一放,不要急於糾正或說教。過去兩年來,小Sean堅定不移地只與一位女孩子交朋友,他稱她爲“我的女朋友”。我沒多幹預,因爲我知道這是孩子在探索友誼和社會交往的一個過程。沒想到一個夏令營結束後,小Sean主動對我說,這個夏天我交了許多好朋友,回到學校後我決定不只和一個同學玩了,我要交更多新朋友。經過了這一程,我對小Sean的自我判斷能力有了更多的瞭解,自然我對他的信任度也就增強了。

我越來越堅定一個信念: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就如同相信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不是靠抗生素喂出來的!我們對孩子有了信心,他們對我們也會有信心。我們如此堅定地信任他們,他們纔會以電話、明信片和手拉手等方式的“交談”來回報我們的良苦用心,他們纔會在我們的世界裏多待一會兒,纔會告訴我們心裏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