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本文已影響1.67W人 

父母的責任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而引導的基礎在於建立良好的溝通。

很多家長會發現,隨着孩子的成長,開始不斷面臨和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常常會把這些問題歸咎於孩子大了不聽話,卻忽略了不聽話背後的真正原因。

缺乏認真的傾聽

大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他們的想法或表達方式都會有對有錯,但是家長如果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就應該給孩子說的自由。

大部分家庭的溝通中,往往都是家長在說孩子在聽,我們要求孩子聽話、要求孩子認錯、要求孩子說下次再也不會這樣做了,卻很少會給孩子一個真正的“說”的機會,而這樣恰恰是給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設下了障礙。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家長只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發現他們所處的困境或面臨的問題,尋找到其行爲背後所隱藏的真正誘因。

如果家長在孩子準備傾訴時,因爲自己情緒等原因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否定態度,極易導致孩子認爲跟大人表達是一件錯誤的事情,而逐漸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家長的共情,傾聽孩子所說,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同時可以增加與家長之間的親密度,而家長的認真傾聽也是邁出良好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缺乏有效溝通

觀察大部分親子關係可以發現,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往往語言重複率較高,比如當孩子早上起牀較遲時,家長會不停的重複要遲到了,快點起牀之類的話,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會不停的說快點吃飯,再不吃飯就涼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就是說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表現在親子溝通關係中就是,家長過度的嘮叨激發孩子的反叛心理。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第2張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這種表現可以用嘮叨來形容,而這些在家長眼中是提醒的語句,在孩子心中或許只是一堆正確的廢話,有時候不僅沒有起到原有作用,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反叛心理。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溝通中語言的表達方式,儘量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闡明自己的態度,明確事情的後果,讓孩子清楚的理解家長的態度,更好的進行親子溝通

缺乏平等尊重意識

部分家長習慣於以一種威嚴的態度來面對孩子,一種俯視的態度來進行溝通。一般具體表現在,使用嚴厲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對於孩子的想法常常表現出否定的態度,認爲自己的選擇一定益於孩子自己的選擇等。

其實家長的這種表現主要是因爲自己在於孩子的溝通中缺乏對孩子的平等尊重意識,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對溝通產生畏懼、恐慌或反抗的情緒,阻斷親子間的溝通。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第3張

我們說理解是良好溝通建立的基礎,只有家長從內心裏認可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總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判孩子的行爲,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中,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也讓孩子把自己當做朋友,從而形成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缺乏情緒控制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不良行爲後且制止無果時,很可能會出現憤怒、失望、暴躁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大聲呵斥、沒有耐心等,而這種行爲很容易最終導致兩人之間的溝通變成一場“戰爭”,以大人的歇斯底里和孩子的大聲哭鬧而告終。

這主要是因爲家長在事情發生時,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也沒有耐心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溝通,或者去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真正動機。也忽略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冷靜、正式和理性的談話與歇斯底里的大喊相比,顯然前者更容易接受。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第4張

其實情緒時一種具有極強感染性的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家長如果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暴躁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孩子也很容易變得沒有耐心,甚至會影響到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正常交流。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家長一定要指出孩子好的地方,給予肯定,然後再以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指出孩子的問題,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提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讓孩子明確自己的闡述,將交流的重點放於如何在今後避免同樣狀況,以及本次的狀況該如何挽救,而非一味指責。

缺乏正面肯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的孩子相比總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也會因爲自己說了孩子孩子還不聽而感到焦慮。也就是說家長往往關注的重心都在於孩子哪做的不好,該如何去改掉這個所謂的不好,卻很少對孩子好的地方給出明確的肯定。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第5張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會或多或少的對孩子表現出指責、埋怨、批評等負面評價,卻忽略了自己的負面評價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明確的否定,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難再得到孩子的接納。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要發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即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只要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表示出願意改正,家長也要及時鼓勵,以中立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諒解與支持。

“對”孩子說話,是在告訴他要怎麼做,是要順從。

“和”孩子說話,是與孩子一起思考,尋求解決問題或改善情況的辦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