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的耐心從哪裏來?

本文已影響1.06W人 

昨天有個朋友給我講,前天晚上她幾乎要崩潰了,下班回到家,忙着照顧孩子吃飯,吃完飯帶孩子在小區裏溜了一會,回到家孩子看了會電視,又開始玩積木。她自己洗漱好,開始催孩子洗漱,好不容易洗漱完了,孩子要看書,看了兩本書還要聽手機裏講的故事,她看時間已經快十點了,就讓孩子睡覺,但孩子就是要聽,又哭又鬧,她一下子就急了,對着孩子吼起來:“趕快睡覺,再不睡覺你都長不高了,天天這樣鬧,你有完沒完。”

她說前面還好的,就是臨到睡覺,就想趕緊進入睡覺程序,早點睡着,孩子要長個啊。看着孩子弄這弄那不肯睡,並且經常整到很晚,心裏那個急啊,真的是沒一點耐心了。

Zoe偶爾也會這樣,這裏的“沒耐心”,更多的是無力+焦慮。自己的身心能量不足,加上對孩子身心發展的擔憂。

耐心,可以說是良好關係的基礎。

很多家長說,沒有了耐心,火氣說上來就上來,什麼育兒法都不管了,對孩子說話也變得不耐煩,甚至惡狠狠的。

有好多次,在家裏,催他吃飯,催他睡覺,催他上學,急的我都想按着孩子的屁股揍他一頓。也有好多次,在外面,他哭喊着說口渴,鬧着要買玩具,氣的我忍耐不住,對着孩子大喊大叫。

教養孩子需要耐心,可是,臣妾實在做不到啊。尤其是有些媽媽一個人帶孩子,更累,壓力更大,更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發脾氣。而一旦情緒失控,什麼事都可能幹出來的。網上經常會有新聞說家長動手打娃的。

關鍵的是,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可能也會變得比較暴躁,或者自卑。

書上經常會說教養孩子要有耐心。似乎父母一定會具備,或者必須要具備。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有愛並不一定會有耐心。那耐心到底從何來呢?

簡單地講,耐心也是需要修煉而來的。

教養孩子的耐心從哪裏來?

01牽着蝸牛去散步

首先,觀念上的認識:養孩子就像是牽着蝸牛去散步。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養孩子就是慢,就是慢,就是慢。

所有的孩子都慢,這就是他們的成長節奏。就算目標導向型激進的孩子,也只有在他的目標範圍內的事比較快,其他也慢。

“與其它動物相比,人類的嬰兒是十分脆弱的,小馬出生後十分鐘就能自己直立行走,而人類的嬰兒要在搖籃裏呆相當長的時間,這期間如果沒有外界的悉心照顧,他們不可能生存下去,憑自己的力量,人永遠無法走出搖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進化的需要,人的大腦體積較大,充分發育後則難以出生,只有提前生出來。”

要知道,嬰兒出生時的腦量只及成人腦量的23%。出生後的6年間,兒童的大腦繼續迅速發育,但是人腦的整個發育期大約到了23歲才能完成。

所以,孩子的日常行爲和大腦反應不會像我們成人一樣,有明確的時間觀念,有清晰的邏輯推理,有準確的動作行爲,他們就是慢。

看到他們慢吞吞的而你着急的時候,告訴自己,他們就是慢,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整個人類都沒辦法。

《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不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

02讓生活有規律可循

第二,生活上的習慣:讓家裏的事情有規律可循。

養孩子要慢,但家裏最好不要亂。

你有沒有發現,家裏亂的時候,心裏就有一股莫名之火。

髒亂的家庭環境,不但會影響夫妻情感,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不會有安全感。把家裏弄得清爽,大人也會心情愉快,做起事情不至於焦頭爛額,一找不到東西就急的哇哇叫。相應地,耐心也會多一些。

所以不管工作上的事多忙,父母要着重做好生活上的管理,對孩子,要讓家裏的生活有規律感,也就是建立晨起和睡前慣例表。

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這樣,孩子就能跟着家裏的節奏做事情,也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要注意一點,父母不必刻意爲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過度操心,只要本身注意言行,向孩子展現美好的心態,便能感染孩子,增長孩子的正面情緒。

03保持家庭關係和諧

第三,氛圍上的營造:保持家庭關係的和睦

人們常說:家庭是心靈的港灣。港灣就是避風避雨的地方。

良好的氛圍肯定會有寬容,不對愛人和孩子吹毛求疵,多說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良好的氛圍肯定會有自覺,眼中有活,對愛人和孩子常懷感激之情。

良好的氛圍肯定會有互動,多些時間聽聽愛人和孩子的需求和期待。

所以父母要根據自己、家人、孩子和家庭的特點,瞭解和接受存在的客觀事實,順勢而爲,相互體諒,努力創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建立溫馨的親子關係。

在現在的家庭分工中,媽媽還是承擔了更多的孩子養育和家務勞作的任務,所以爸爸們要儘量對妻子多一些尊重和疼愛。

如果確實工作比較忙,爸爸們在家的時間比較少,至少要做好三方面:

1、努力工作,活出自己的精彩。你對待工作的認真和勤奮會給孩子帶來正面的激勵,讓他們能夠覺察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當然,前提必須是合法的。

2、愛護妻子,活出丈夫的風采。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無論何時何地,常對妻子表達你對她的愛戀。她能感受得到,孩子也能。

3、別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喜歡看到的是寬容、和氣,他們很在乎爸爸媽媽的爭吵。經常性的爭執和冷戰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進而負面情緒高漲。

這場耐心的修煉,不需要你閉關,而是需要你開放。打開心靈,解放自己。

新浪微博上育兒博主王人平老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當我們因孩子哭鬧、磨蹭、不聽話等表現而焦慮、憤怒,進而呵斥、打罵孩子時,等於說:孩子,爸媽雖然三十歲了,但沒能力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自己負責,需要三歲的你對我負責,照顧好我,公平嗎?

我們自己像嬰兒一樣放縱自己,卻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樣成熟、理性、負責?太多沒長大的父母,以傷爲愛。”

人一旦急躁起來,就喪失了有質量的陪伴,對自己不好,對孩子更不利。

因此,放慢生活節奏,說話也輕柔、緩慢一些,秉承着“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將學到的育兒知識在實踐中執行、體悟、改進,自己不斷提升,孩子也會跟着一起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