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掛劍的故事】季札掛劍的意思 季札掛劍的啓示

本文已影響2.49W人 

季札掛劍的故事講的是季札第一次出使,路過北方的徐國。徐君十分喜歡季札的劍,但是卻沒有說出來。季札心裏知道徐君喜歡自己的劍,但是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所以沒有送給他。後來他出使結束再回到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他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

季札掛劍的故事

春秋後期,吳國的四公子季札爲人十分重義氣,對功名財富看得很淡,因此在吳國很有賢名。吳王壽夢曾經想立他爲太子,但季札怎麼也不肯接受,並且盡心盡力地輔助兄長樊諸治理國家,受到了大臣們和百姓們的愛戴。

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魯、齊、衛、晉等國。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幾天,天天設宴款待,並且讓太子和大臣們出席作陪。

季札文武雙全,劍術精湛。席上,徐君乘興請他一顯身手。季札推辭不過,走下殿來。只見他的劍剛出鞘,滿殿銀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連連稱讚:“好劍!好劍!”

舞罷劍後,季札回到座上。徐國的大臣們紛紛交口稱讚,上前敬酒。這時,徐君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把好劍,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過是初次見面,不好意思開口。

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於自己出使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因此不能把這把標誌着使者身份的寶劍送人。他決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後,回來經過徐國時,再將這件吳國的國寶送給徐君。

離開徐國後,季札風塵僕僕地訪問了各國。當他重新回到徐國時,突然傳來了一個噩耗:徐君在不久前出訪楚國時,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

【季札掛劍的故事】季札掛劍的意思 季札掛劍的啓示

季札聽後非常震驚,他深深地自責,當初爲什麼沒有立即把寶劍贈給徐君,以致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經過慎重的考慮,季札馬上命令駕車前往王宮,準備把寶劍送給徐國的新君。

隨從的官員勸季札說:“季子,這是吳國的國寶,送人恐有不便吧?”

季札說:“當時,徐君想要這把劍的時候,我在心裏已經答應他了,只是因爲使命沒有完成,不便將寶劍送給他。現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這不是一個正直的人所應該做的!”

季札見到徐國的新君,對新君說明了來意後。準備呈上寶劍。新君連忙辭謝說:

“先君並未留下遺命,寡人不敢接受這樣貴重的禮物。”

季札沒有辦法,只好來到徐君的墓地,把寶劍掛在墓旁的樹上。徐國的百姓知道季札的這一舉動後,對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讚不絕口。

後來,“季札掛劍”這一典故,用來表示對亡友的弔唁、追懷;或用來形容恪守信義。

季札掛劍的故事點評

故事裏的季札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即便徐君已經死了,他仍然遵守承諾,把自己的劍送給他。季札掛劍的故事,也許最能表達中國古人對於友情及誠信的理解。如今在徐州雲龍山西坡杏花村內,徐君墓、掛劍臺、石坊矗立,橫額上鐫刻着“季子掛劍臺”五個大字。拾級而上,登臨高臺,在徐君墓冢旁築有碑亭,銘刻着掛劍故事的原委。景牆兩側鑲嵌着題刻:“掛劍酬心,踐信泉臺。”掛劍臺作爲誠信的象徵,是一座友情與仁義的豐碑,表明了古人對情、對意、對誠實、對誠信的一種珍視。

【季札掛劍的故事】季札掛劍的意思 季札掛劍的啓示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