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總局檢出270噸問題洋奶粉

本文已影響2.8W人 

洋奶粉事件:質檢總局通報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 14個月34批次不合格奶粉中 過半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這批問題洋奶粉約270噸。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質檢總局檢出270噸問題洋奶粉

問題洋奶粉檢出270噸

質檢總局通報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 14個月34批次不合格奶粉中 過半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國家質檢總局上週最新公佈的一批進境不合格食品通報名單中,新西蘭“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共26噸因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而被退貨。

國家質檢總局每月都會公佈進境不合格食品通報名單,法晚記者統計了14個月以來的通報名單,發現共有34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燬或退貨,其中四分之三爲嬰幼兒奶粉。

34批次中,超過一半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國涉及的兩個品牌、澳大利亞的個別品牌外,其餘均不出名。

專家稱,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洋奶粉大量進入中國,有的品牌找當地企業代工,專供中國市場。

數量

34批次問題洋奶粉澳大利亞新西蘭最多

據記者統計,14個月共有34批次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檢驗檢疫時發現存在問題,不合格進口奶粉的總重量超過270噸。其中,界面(廈門)蛋白質技術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一款脫脂奶粉重量達100噸,因亞硝酸鹽超標被退貨。

在通報公佈的不合格進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爲嬰幼兒奶粉,佔總批次的76.47%。

除從德國進口的牛蘭德較大嬰兒配方奶粉未公佈重量以外,其餘25批次不合格進口嬰幼兒奶粉的總重量爲71.135噸。

統計發現,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別進口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地區的20家制造商。其中,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別有10批次。

廣州安世乳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別因違規使用化學物質大豆磷脂、標籤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質監部門兩次退貨。

據瞭解,已公佈的不合格批次進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存在問題的,質監部門已依法做退貨、銷燬處理;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國內市場銷售。

數說洋奶粉

退貨22批次,總重量超260噸被銷燬12批次,總重量11.66噸(其中,11批次爲嬰幼兒奶粉,總重量爲9.65噸)

分析

澳、新奶粉市場佔有率超70%

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34批次不合格進口奶粉中,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不合格奶粉有20批次,佔有比較大的比重,這和這兩個國家的進口奶類產品在我國的市場佔有率是相對應的。

據介紹,在我國奶類產品市場上,進口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在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上,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奶粉的佔有率也比較高。

品牌

除亨氏等個別品牌外大多公司並不知名

北京東方艾格諮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訴記者,這些洋奶粉中,除了知名的亨氏和德國涉及的兩個品牌(爲有近80年曆史的老企業)外,澳大利亞貝拉米有機控股有限公司和達能旗下的can-dia也算是小有名氣。其餘品牌的背景並不顯赫,其中多大公司並不知名。

對於進口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不合格奶粉品牌,王丁棉表示,貝拉米、巴蘭坦在當地不是著名的品牌。

留學澳大利亞、曾經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作的周勵女士說,她幾年前留學澳大利亞期間沒聽說過澳大利亞有那麼多嬰幼兒品牌奶粉,反倒是三鹿奶粉出事後,冒出來那麼多“被著名”的奶粉。

而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規定所有美國生產的奶粉營養價值要一樣,不過製造商擁有獨特的配方。其中,美贊臣、雅培、雀巢三大品牌佔據美國奶粉市場的90%。

[NextPage質檢總局檢出270噸問題洋奶粉]

美國界面蛋白質技術有限公司的兩批奶粉被檢出亞硝酸鹽和菌落總數超標,記者登錄其官方網站,發現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

“我有三個孩子,從來沒有喝過界面蛋白質公司的奶粉,都沒聽說過。”當問到美國界面蛋白質技術有限公司的脫脂奶粉時,波士頓一名母親Tim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美國孩子們通常喝鮮奶,偶爾吃奶粉也是偏向於惠氏等知名品牌。

波士頓大學的一些學生也告訴記者說,從未聽說過這家公司。在美國比較暢銷的奶粉還是雅培、惠氏、美贊臣等等。

對於美國的界面蛋白質,王丁棉表示聽說過,但是並不瞭解,屬於新興公司。

分析

貼牌生產專供中國市場

“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太亂了,上百個品牌。”陳連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也就幾個品牌的嬰幼兒奶粉。而在中國包括網購在內,洋品牌就有上百個。“這在國外簡直不可思議。”他說。

目前,惠氏、美贊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5大洋奶粉在國內奶粉市場份額約爲50.1%。而讓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就是2008年。

資料顯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從佔有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到70%-80%,其中銷售五強(多美滋、伊利、美贊臣、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佔了三席。

據不完全統計,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約五六家國內企業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註冊奶粉品牌並進行貼牌生產,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這個數字上升到20多個。“據瞭解,還有7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商標註冊。”王丁棉表示,這些企業的背後大多數都是中國人在操控。

“三四年前新西蘭的奶粉品牌只有五六家,而目前新西蘭的奶粉品牌猛增至20餘家,新註冊的奶粉品牌大多找當地企業代工,專供中國市場。”乳品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