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等“洋奶粉”緣何頻頻漲價 洋奶粉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本文已影響3.02W人 

近期,洋奶粉被曝提價,“洋奶粉”慣用的提價理由,無非是“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洋奶粉在國內市場比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歐盟市場上賣得貴得多。洋奶粉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雅培等“洋奶粉”緣何頻頻漲價 洋奶粉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洋奶粉”慣用的提價理由,無非是“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可是,同一家外國奶粉企業採用一致的研發投入、加工工藝和奶源,在中國內地銷售的奶粉要比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歐盟市場上賣得貴得多。

據中國國際乳製品交易會最新公佈數據顯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佔據60%~65%的份額,在中國高端奶粉市場所佔份額已達90%以上,掌握了我國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主導權。而某大型超市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洋奶粉月銷量是國產奶粉的兩三倍。

“洋奶粉”緣何頻頻漲價?

各大洋奶粉品牌頻頻漲價,到底緣何而起?

有專家指出,首先,洋品牌奶粉企業開始向中國要市場,“洋奶粉”之間拉開了利潤率攀比的序幕。雅培高層曾在高盛組織的一場投資論壇中表示,公司正計劃增加其營養品的業務毛利率,以希追上美贊臣的水平。

其次,我國2011年初起進口奶粉的均價居高不下。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我國進口奶粉5.8萬噸,大幅增長42.4%,佔同期我國乳製品進口總量的60%;其進口均價爲每噸3414.2美元,上漲25.1%。

第三,消費者對洋奶粉依靠驟升,外方對國內市場話語權不斷增加。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說,據他所知“洋奶粉”的佔有率已超55%,而近年來連液態奶進口的貨櫃都在增加。

洋品牌轉戰高端市場

說起“洋奶粉”的價格,國內的父母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個“貴”字。

近年來,藉着“三聚氰胺”事件的契機,以“高價”示人的部分洋品牌奶粉開始推出中低端系列產品,搶灘國內的中低端市場。然而,在中低端市場相對鞏固之後,包括合生元、惠氏、雅培等在內的部分洋品牌又開始轉戰超高端市場。

而對此,業內人士則指出,洋奶粉在鞏固中低端市場之後,再推超高價奶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做法大有借高科技“斂財”之嫌。

在國際市場奶粉原料價格持續下降的背景下,進入中國的洋奶粉售價卻在不斷攀高,買一罐奶粉的錢,在國外的原產地可以買兩三罐。據記者瞭解到,一些“洋奶粉”的主要奶源生產地,原料價格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在下降。

“洋奶粉”漲價常打擦邊球

“其實並不是某一種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漲價,而是廠家一早訂好的利潤宗旨決定的。它們是透過分次漲價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最終目標的。”王丁棉指出,“洋奶粉”頻頻漲價背後是抓住了國內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依靠國產奶粉的不景氣來提價。“但是往往又不敢直接說,只好找配方升級、換包裝等說辭打擦邊球來搪塞。”

“無論是更換包裝,還是升級配方乃至於推出新產品,其原材料的成本變化不會很大。”王丁棉表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基礎營養就是蛋白質、鈣質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統一基礎來生產,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營養元素,總體上大同小異。“即使推出所謂的新產品,實際內容也可能一樣。”在更換新包裝的同時,廠家很可能將原來的淨含量1000克/聽裝改爲900克/聽,由大變小變相漲價。

而由於原產地的變化導致的關稅變動,也會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如某品牌洋奶粉原本全部從新加坡原裝進口而來,新加坡作爲自由貿易區,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爲零關稅。

隨着中國市場的擴容,產品供不應求,該品牌增加產自澳大利亞牧場的產品,但進口關稅卻提高到8%~9%,因此在國內市場全線提價銷售,讓消費者買單。

高價格符合內地家長的消費心理

此外,洋奶粉的高定價,或許可以歸因到內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記者瞭解到,一家“洋奶粉”在華全面開賣奶粉時就曾進行過一次摸底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母親樣本中49%的被訪者認爲“高價格意味着高質量”。這也給奶粉廠商提供了提高毛利率的思路,常常推出新產品或升級配方以標榜“高端”、“超高端”。統計更顯示,國內“高端奶粉”銷售佔比已經高過全球平均水平。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陳連芳曾表示,“洋奶粉”能多次漲價,據親貝網瞭解,根本原因有三條:首先是剛性需求,廠家看準了消費者不會因爲嬰幼兒奶粉價格高而不買;第二是國內的乳製品經常出現各種問題,給“洋奶粉”價格上漲的機會;最後,一旦認定小孩食用某品牌後家長很少願意更換。

但是,“洋奶粉”慣用的提價理由,無非是“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可是,同一家外國奶粉企業採用一致的研發投入、加工工藝和奶源,在中國內地銷售的奶粉要比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歐盟市場上賣得貴得多。

此外,從2012年年初至今,雖然基粉價格有所下降,但是“洋奶粉”的提價腳步並未因此減緩。陳連芳表示,從嬰兒奶粉的成本構成看,主要是直接原料成本加上銷售、財務和管理費用、所得稅等,其中在華營銷成本有可能會較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