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教養失控?你恰恰需要給孩子一點“掌控權”~

本文已影響1.71W人 

水果店裏的“權利爭奪戰”

某天放學,跟女兒去蔬菜水果店,因爲她說了好幾天要買桂圓,我總忘。進去一看,桂圓很不好,有的都長毛了。我說不能買。她自然非常失望。過一會她接受了這個事實,可是又想買一種蜜瓜。考慮到她的失望心情,我同意了。誰想到她非要買最大的那個。我說,太大,吃不了該放壞了。她不由分說,一較勁抱起最大的那個,放到秤前面,還說,大的大家吃。我勸了幾句也沒用,就提高了嗓門,嚴厲起來,喊她的名字說:“買哪個我說了算,我是大人!”她也提高了嗓門:“我說的算!我是大人!”我說,“那就什麼也不買了!”她站在那,沒有動的意思。

我冷靜下來心想,這麼下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不是我讓步,就是她大哭一場。我決定想個辦法。我調整了語氣,說,“你有兩個選擇,要麼你等我買點菜,然後咱倆去門口小超市買桂圓;要麼現在挑個小的瓜,以後再買桂圓。”她依舊強硬地說:“不行,我就要大的,別的什麼也不要!”我平和地重複了一遍,並說:“你站這好好想想。我去裏面買點菜。”

我去挑了幾樣菜,我把西蘭花掰下一小朵,回來時笑呵呵地給她看,“看,這有個西蘭花寶寶!”她非常喜歡,稱完拿在手裏,挺美。我說,你怎麼決定的呢?她說:“我要買個小的瓜,不買桂圓了。下次再買桂圓。”我說“好,你看哪個最小?”她挑個最小的。這時店裏的阿姨開始誇她懂事,她被誇得高興,還直說:“買小的,也大家分享!”。

害怕教養失控?你恰恰需要給孩子一點“掌控權”~

這件事帶給我的思考

這個事情裏,我做的比較好的方面是,我及時意識到了我陷入了“權力爭奪戰”的泥潭,看清了這不會有好結果,改變了戰略。表面上看,我給了孩子選擇,似乎放棄了一些控制權,但實際上,我恰恰是以這種方式暗地裏掌握了控制權。

當然,如果孩子稍大一點,那他很快會識破這個虛假的選擇,那就應該給一個更真實的選擇,比如:“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買一個大瓜,然後今天和明天都只能吃這個瓜,不能換別的水果吃;或者你可以買一個小瓜,然後用省下的錢再買一樣水果。”

另外,這個事的前提是,那天我確實需要買點水果。如果家裏的水果足夠了,孩子卻非要買一整個大西瓜,那就一定會拒絕。當然拒絕也仍然可以不用強迫的方式,而是表面上給孩子控制權:“你可以在水果店裏再多呆一會,我陪你,但是回家就沒有很多時間玩新買的積木了;或者,你也可以現在就離開水果店,這樣我們就有更多時間玩積木了。”

害怕教養失控?你恰恰需要給孩子一點“掌控權”~ 第2張

從這個事情我想到,管教孩子的一個“雷區”,就是跟孩子搞“權力爭奪戰”。一旦雙方宣戰,那麼局勢就會急轉直下;而一旦能停戰,跳出這個模式,那麼我們就更有優勢。避免了權力爭奪戰,就迎來了我們家長真正掌握權力、控制局面的機會

跳出宣戰模式之後怎麼做呢?

1.用選擇權來暗中控制

在孩子需要管教的時候,讓孩子選擇,就等於是放棄跟他爭奪權力。孩子感覺到自己有了更多權力、有了力量,心理上會更容易接受管教。

讓孩子選擇,就引發了他的思考。而當一個人思考時,他動用智力,他就不太會受情緒控制。小孩的腦子如果忙着想事,忙着權衡利弊,他都沒空去鬧啦~~

2.給孩子選擇要注意幾點

選項要真實

每個選項都要是家長真的能做到的。比如在水果店的情況,如果我說:“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你跟我現在離開這裏,一個是我自己走,你留在這裏。”小的孩子或許能被矇住,大一點的孩子就明白媽媽不可能把自己留在這。所以這不是真實的選擇,是一種變相的威脅。

選項最好跟現實世界的規則近似、相關

比如,告訴孩子,買小的就可以用省下的錢買另一樣東西,這和平時消費的真實情況差不多,這樣就對孩子有一些教育意義。讓孩子選擇不只是爲了管教他,最好也真的能教給他一點東西。

要真誠

不要讓他感到家長更喜歡哪個,希望他選哪個,那樣的話,他一定選你不喜歡不希望他選的那個。也不要事事都給選擇。選擇權的方法只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如果用多了,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花招,就失去意義了。

過多的選擇是負擔

平時無所謂的一些小事,不要給過多選擇,家長給安排了就行了。過多的選擇對孩子就是負擔。

害怕教養失控?你恰恰需要給孩子一點“掌控權”~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