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個習慣能助智力開發,但需要爸媽正確應對

本文已影響7.79K人 

丁媽常常聽到朋友抱怨:寶寶老愛扔東西,怎麼說都不管用。哎……一個不留神,就得收拾滿地的食物、餐具、玩具,那個心情啊……丁媽真的太有感觸了,大寶二寶都有過見啥扔啥的階段,眼再急,就是抵不住娃手快。

不過,自從丁媽和園長常潤老師聊過這個事兒後,就再也不焦慮了:寶寶扔東西,是在探索世界,是個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好機會

寶寶扔東西

是開發智力的過程

扔出去的東西都會往下掉,而且,每個東西掉到地上的情況都不一樣:玻璃杯掉了會應聲碎掉,乒乓球掉了會彈幾下越跑越遠,水球或者西紅柿扔了則會汁液四濺。

家裏的好奇寶寶,用這種方式探索事物間的因果聯繫,慢慢地認識世界,認知能力在進步,是開發智力的過程,難道不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嗎?

寶爸寶媽應該提供充足的可以扔的東西、扔東西的機會,這樣也能讓他們更快地停止亂扔東西。

比如,豆袋、質量輕好抓握的球、海綿飛盤、紗巾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寶寶扔東西

是運動技能在成長

因爲寶寶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等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1 歲到 1 歲半左右的寶寶,開始會扔東西啦。

所以呢,扔東西是寶寶成長的表現,應該是一件令爸媽開心的事情。

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只告訴他們「不能扔」是沒用的。合適的做法是告訴他們什麼可以扔,什麼不能扔,以及在哪兒可以扔。

比如,當孩子扔筷子的時候,冷靜地走過去告訴他:「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不能扔,你可以扔球」然後找來一個球給他扔。

又比如飛盤可以在外面扔,但不能在家裏扔等等。

寶寶這個習慣能助智力開發,但需要爸媽正確應對

寶寶扔東西

是情緒和社交在發展

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我意識,急切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卻不知道使用什麼語言,常常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不高興了、累了困了或者餓了。有時,扔東西也是孩子表達社交願望,尋求他人關注的途徑。

寶爸寶媽除了制止孩子扔東西的行爲,應該注意觀察和解讀,及時迴應,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或者找到尋求關注的其他表達方式。

對於用扔東西表達情緒的孩子,爸媽可以教他們更合理的處理方式,比如跺腳、深呼吸等。告訴孩子,通過這些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扔東西,不能做可能傷害自己、家人、或寵物的事情。

教給孩子尋求注意的方法,可以嘗試角色扮演。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對彼此說「過來和我玩兒吧」,或者拍拍對方的肩膀說「我想和你出去玩。」

這樣,理解孩子的需求並教他具體的社交語言,就比粗暴地制止孩子扔東西好多了。

丁媽要提醒爸媽,對於這個年齡孩子,講道理和商量一般是沒用的,要讓孩子不扔東西、遵守規則,就得靠不斷的重複規則,一遍一遍地提醒。

寶寶這個習慣能助智力開發,但需要爸媽正確應對 第2張

寶寶扔東西

需要爸媽幫助寶寶練習自控力

對於 0~3 歲孩子,雖然他們多少知道爸爸媽媽不喜歡扔東西這個行爲,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他們不是故意逆反,而是大腦還沒發育到能自覺遵守口頭指令的地步,自控力非常有限。

所以,爸媽應該注意辨別孩子的自控力水平,平時設立一些合理的底線來幫助孩子練習和發展自控力。

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寶寶抓了幾個玩具火車往牆上扔,爸媽應該怎麼做呢?

是發火制止寶寶,還是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孩子增強自控力?

當年,大寶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丁媽的做法是「定下規則」:心平氣和地告訴他,火車不能扔,可以推着玩或者連成一串來玩,而且做了示範。並提醒大寶,如果還扔火車,火車就會被收起來了。

然而,大寶不聽,仍舊往牆上扔火車,還衝着丁媽笑。

這時,大寶是在試探規則底線能不能突破。而丁媽應該做的,是堅持規則不讓步,幫助大寶學會控制自己。

於是,丁媽再次和大寶重複了「規則」,並且把火車收起來,告訴他如果想扔東西,可以去扔球。

雖然火車被收起來了,大寶有點兒不開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丁媽說到做到,堅持了規則沒有讓步,這樣,就幫大寶增強了自控力。

丁媽要提醒各位寶爸寶媽,當寶寶扔東西時,不能着急發火,尊重寶寶的需求和讓寶寶尊重物品及他人一樣重要。

在寶寶需要發展運動技能、認知和社交能力時給予支持、在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幫助他們控制自己,在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的時候告訴他們合理的方式,這樣纔是愛的表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