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被拒,家長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本文已影響8.65K人 

有寶媽提問說:孩子老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怎麼辦?我們不妨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將一些心理學小原理、小技巧隨機融入生活,一點一滴逐漸浸染着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不是怎麼勸孩子要或不要那麼簡單粗暴,而是影響寶寶一生的智慧。

心理學中有一個“登門檻效應”,它描述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階梯式一點一點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爲“登門檻效應”。

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崇洋媚外”,覺得別人手裏的玩具比自己的好,想要別人的玩具。但是另一個孩子一定是越被搶越不給,即便是自己已經玩夠了,正準備放下,一看到有人爭,就立馬來了熱情“這是我的!我還沒玩呢!不給你玩!”

兜兜四歲的時候很想和樓下的兩個小姐姐一起玩兒一套塑料材質的炊具,雖然它已經很破舊了。但是兩個六七歲時孩子故意把炊具抱起來不讓看。更不給玩兒。怎麼辦?

讓孩子直接搶?實力懸殊一定搶不到。

讓孩子懂得物權與界限,告訴她:別人家的東西說不給你就可以不給,你想玩兒就自己買?可是畢竟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啊!買回家她可能束之高閣……

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被拒,家長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來細分登門檻效應:

第一步:我坐在這裏看你玩,可以嗎?

我帶兜兜輕緩的走到兩個姐姐身旁。一邊走我嘴裏一邊學着寶寶的語言教兜兜說:“小姐姐,我坐在這裏看你們玩,可以嗎?我不動你的玩具,我很乖的。”

姐姐只要不繼續躲避,我們就需要及時肯定、讚許:“姐姐最好了!”

第二步: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過了幾分鐘兩個小女孩發現兜兜沒有惡意,對他們畢恭畢敬也不敢造次,逐漸放鬆了警惕。甚至因爲自己孤立兜兜而有些內疚。

這時,我讓兜兜問一句:“姐姐,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第三步,你能借我玩一會兒嗎?

兜兜當小跟班兒跟姐姐們玩兒的不亦樂乎。姐姐們也愈發強烈的感覺到當老大特別有範兒,安排兜兜去取個勺子,遞個盤子,兜兜都會照辦,兜兜以“姐姐帶自己玩兒”爲榮;姐姐們以“有人聽我指令爲樂。”

這是兜兜可以再進一步提出進階的要求:“姐姐,你的鏟子能借我玩一會兒嗎?”

第四步,我能帶回家去玩一會兒,明天還給你嗎?

很容易理解。最後孩子們分手時依舊依依不捨。兜兜可以適時提出最後一級要求:“姐姐,我能帶回家去玩一會兒,明天還給你嗎?”

實在不行可以用替補方案:“姐姐我拿XX跟你換着玩一晚吧?”

看到嗎?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先讓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只要對方按照我們的需求做了,毫不吝嗇地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一步步使孩子達成目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