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能參與“壓歲錢”的管理?

本文已影響5.92K人 

幾年前,一幫朋友們春節聚會,互相給孩子們壓歲錢。其中,有幾位朋友當場對孩子說:“壓歲錢,我先幫你存着。”我問他們:真幫孩子存着嗎?

他們調侃說:我們爸媽當年不都這樣說嘛,反正孩子還小,也不懂管錢。

我當即未置可否,但隱約覺得如此做法,既錯失了一個極佳的引導孩子學會理財的機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而言,他也不會願意失去對自己所擁有這一對“金錢”價值的體驗......

意料中的“外財”

很快就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了,相信我們的孩子們都會在新年期間獲得一筆代表長輩們祝福的意料中的“外財”,即壓歲錢。

爲什麼說意料中呢?

因爲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壓歲錢溯源始於漢代,可謂大江南北源遠流長。

而爲什麼說是“外財”呢?

因爲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的確是一筆非勞動所得收入,時至物質節節攀高的今日,孩子們的壓歲錢數額之甚,或有“暴富”的可能。

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財商教育:孩子多大可以參與“壓歲錢”的管理?

就“壓歲錢”如何管理,曾有人在“知乎”調查總結過家長排名首位的經典謊言就是,家長習慣於對孩子說:“壓歲錢,我先幫你存着”。

此話聽來“理所當然”,面對數額不等的壓歲錢,不難聽懂家長們普遍不信任孩子和糾結的心:錢給孩子,怕孩子亂花;直接沒收,又怕傷了孩子的心,所以自圓其說扯個謊。

那麼,壓歲錢該怎麼用,孩子多大可以參與“壓歲錢”的管理呢?

希望我接下來的分享,可以幫助我們對孩子的壓歲錢管理不再犯難。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對金錢有認識?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孩子從呱呱落地起,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對金錢的認識呢?我印象很深刻,在我的女兒月兒一週歲抓週樂禮儀上,面對琳琅滿目的抓週物品,她小手一一點着每樣物品,還饒有興趣對認識的物品咿呀學語一翻,其中看見錢幣,她就喊出“搖搖”二字,那時我就明白,孩子是懂得用錢可以去外面坐搖搖車。

後來,也驗證了孩子潛意識對“金錢”是有一定認知的:譬如,我們外出吃飯,孩子會主動要求我們把錢包交給她埋單,去超市購物,也會在收銀臺等着我們埋單,於是,我們去銀行的時候,會有意識讓孩子接觸櫃員機或櫃檯儲蓄的一些功能,孩子也就對餐館、超市、銀行等這些地方的功能和消費有了一定的認識。

因爲懂得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消費和家庭收支的問題上,也就不必對孩子有所忌諱了,但凡孩子對金錢感興趣的行動,我們多耐心通過她的視角,和她一起發現樂趣,譬如買她感興趣的零食和玩具,帶她出去旅行,常常帶她去我們工作的地方,告訴她一些可歌可泣的平凡的勞動人民事蹟等,這些我們做得比較隨意,但都可引導孩子對勞動創造價值和金錢消費觀帶來一定的認識。

成年人在面對金錢的問題上,以平等尊重的姿態和孩子交流對金錢的看法,做好榜樣,孩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自會建立自己對金錢觀的良好認識。

你對孩子的“壓歲錢”有正確的認知嗎?

人們普遍有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總會認爲壓歲錢是孩子成長中的意外之財,父母佔爲據有或自行支配,是無可厚非的。帶有這種思維觀念意識的父母不在少數,自然而然,在壓歲錢支配和管理的問題上,不能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和孩子協商達成一致,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壓歲錢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這需要我們瞭解壓歲錢的由來,以樹立正確的認知:

在我女兒一歲左右時,我給她讀到臺灣漢聲經典系列《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其中講到關於“年”的由來。

傳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 365 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爲“壓驚”。

年久日深,便演變爲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爲“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起初叫“壓祟錢”,即辟邪之意,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在史書《資治通鑑》也有相應記載,宋元-明清-民國以後,壓歲錢的形式不一,時至今日,已經變成直接由紙幣表示的一種祝福。

講究的長輩,還會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派給孩子們,爲“聯”與“連”諧音,預示新的一年“連年有餘,連連進步”之寓。

壓歲錢的風俗由來可謂是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和夙願,也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順利成長。

孩子多大能參與“壓歲錢”的管理?

壓歲錢,孩子理所當然的一筆財富

孩子們的壓歲錢大多來自長輩親朋好友,以紅包的方式獲得,孩子們在得到的時候,會向長輩行禮或表示感謝,在我們所生活的南方城市,也把“壓歲錢”當作開工利是的方式饋贈給同事或晚輩,約定俗成的做法是,每年春節過後,開工第一天,老闆和已婚的同事們都會向未婚的同事和孩子們派發利是,開工利是金額一般不大,意思一下,圖個吉利,使得大家歡歡喜喜,熱熱鬧鬧,象徵新年大吉,和和氣氣。

所以,新春開工當天,我們都會帶着自家孩子回辦公“兜利是”,討個來年順利吉利的彩頭,孩子們也會從中感受到紅包之外的快樂,實乃一件樂事。《易經》中亦有相關記載。

明白了壓歲錢的由來意義,我們自可坦誠告訴孩子這筆財富的歸屬,讓孩子大大方方接受的同時,懂得有比超越金錢這一有價物品更重要的是——父母和長輩們寓意美好的關愛和祝福,這樣孩也就不會對金錢這一生活工具產生自卑或匱乏感,也會讓孩子內心獲得豐足和幸福感,自然而然也會慢慢形成健康的金錢觀。

一切物質財富都是中性的,一切用正當方式獲得的財富都是合理的,人可以賦予財富以某善惡性質,但財富本身不會改變人的善惡。

良好的金錢觀,

從孩子參與管理“壓歲錢”中點滴做起

以上,基於我們對壓歲錢有了正確的認知,那麼,讓孩子參與壓歲錢的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美事了。

我們這些年的做法是,通常把孩子獲得的壓歲錢紅包統一放在一個大吉祥袋裏,待到正月十五元宵過後,和孩子一同數數那些祝福,孩子或隨着年齡不同,參與程度不同,但孩子都會喜歡自己做主的自由感。

譬如我記得在她 3歲以前,她對紅包沒有概念,通常拆了也就丟一邊玩了,那麼,我們可以協助孩子把這筆錢以合理的方式打理起來,譬如以孩子的名義進行儲蓄+理財,留部分靈活消費,譬如奉獻愛心和滿足孩子日常開銷等,我們都會鼓勵孩子在幼兒園、學校或社工發起天災或人禍的時候給予獻愛心捐款,譬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助學等,一年年堅持下來,壓歲錢的意義遠非有形的價值能夠比擬,更多時候它給予孩子的是一種善和美的體驗。

真正讓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金錢觀,並不在於壓歲錢的處理上,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會耳濡目染傳遞給孩子。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對金錢的崇拜和追逐,而僅僅是當作生活的一種工具,那麼孩子也會學着父母的樣子去處理與金錢的關係。

總之,我們作爲父母,或許並非理財師,引導孩子如何管理壓歲錢更多時候是一種價值觀的教育,我們給孩子參與壓歲錢的管理,也是給孩子尊重、信任和自由,懂得孩子需要通過體驗中嘗試、犯錯和思考,他應該擁有選擇如何管理壓歲錢的權利,父母在金錢面前做高尚的人,擁有能力支配財富,不爲財富所累,孩子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擁有良好的金錢價值觀,懂得通過創造獲得財富,擁有富足的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