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小心你的表揚讓孩子輸不起!

本文已影響2.82W人 

父母表揚自己的孩子需要注意什麼嗎?小心過分誇獎會讓孩子輸不起,心理學家說,孩子天生有挑戰困難的熱情。可是爲什麼一面對學習,孩子就毫無動力

——心理學家德韋克用10年時間對400個紐約兒童做了一系列實驗,告訴我們:孩子也會有『偶像包袱』。不切實際的表揚,只會滋長孩子虛假的自尊。

兒童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說,應當表揚孩子的行爲,而不是品質。總是急着表揚孩子的你,是真的發自內心肯定孩子,還是又被焦慮綁架?

親愛的媽媽,你真的知道應該怎麼守護孩子的自信心嗎?

我前段時間給女兒買了個玩具,是個帶發條的喜羊羊玩具公仔,只要把發條上緊,喜羊羊就會打架子鼓。女兒很喜歡玩。

最開始,她總是用手指指玩具,『嗯嗯嗯』,讓我給她上發條,她看着。

過了一段時間,她居然學會了自己給公仔上發條。只是她力氣小,擰不動,只能擰兩週,喜羊羊打兩下架子鼓就不動了。但她特別開心,樂此不疲。

有一次,她去擰發條的時候,那個發條脫落了,需要重新插到一個孔裏。我想幫她裝上,可她『嗚嗚啊啊』地把我的手推開,非得自己來。

她用小手摸索發條,想把它湊到那個孔上。發條的孔很小,要裝上很不容易,可她一遍遍嘗試,不肯放棄,像個專注的小匠人。

這種專注和挑戰困難的精神,我是熟悉的。

當年我在北師大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碩士,需要到小學去做一些心理學實驗。做各式各樣的實驗之前,我們先要做一個瑞文推理測驗,來確定孩子的智商。

瑞文推理測驗是做一些圖形推理測驗,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

爲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就跟他們說:『這個測驗之所以不用文字,是因爲不同國家的孩子都做這個測驗,如果你們做得好了,也許還可以去跟其他國家的孩子去比比,誰的智商高,只是有幾道題會比較難,看有沒有人能做出來。』

父母要小心你的表揚讓孩子輸不起!

孩子們一聽,馬上擺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樣子,做得特別認真,有幾道題不會做,可他們一點都不想放棄,在那邊皺着眉頭、臉憋得紅紅的,非常興奮,一副『哼,我纔不怕呢』的樣子。

等交卷的時間到了,還有一些小朋友不肯交卷,有些小朋友在交卷後還圍着我,讓我講講某道題到底是怎麼做的。

孩子天生有挑戰困難的熱情。和大家所預想的不同,他們的這種熱情並不會因爲遇到失敗而消失。相反,挑戰會激發他們內在的熱情,讓他們變得專注而興奮。很多孩子樂此不疲。

這可能跟大部分父母或者老師對孩子的觀感並不相同。

我遇到很多父母,經常爲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發愁,他們需要提供很多『獎勵』,連哄帶騙,才能讓孩子回到書桌旁。

也有家長會說:『陳老師,你說的應該是玩遊戲。我家孩子對玩電子遊戲是挺熱情,但一說到學習,他們真的是缺乏熱情。』

如果孩子面對挑戰的動力是與生俱來的,到底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動力?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德韋克用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解答過這個問題。

研究找來了一些孩子,先讓他們做一個類似瑞文推理的智力測驗。因爲題目比較簡單,兩組孩子答對題目的比率都接近了80%。

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組孩子在做完測驗後,被表揚聰明能幹,另一組孩子不給予表揚。

自然那些被表揚的孩子又高興又得意。

接下來,讓這些孩子自己來選擇任務。

一個任務難一些,具有挑戰性,能學到東西,而另一個任務比較簡單,也容易成功,但是學不到太多東西。結果沒有被表揚的孩子,有55%選擇了比較難的任務,而被表揚的孩子,只有35%選擇了較難的任務。

發生了什麼?不是說表揚讓孩子變得自信了嗎?

可是,表揚好像破壞了孩子們克服困難的內在動機。現在,一些被表揚的孩子,開始想着怎麼來維護他們在老師眼裏的『聰明能幹』的形象了。

看起來,選擇容易的任務,因此可以不用面對可能的失敗,像是個好方法。

再接着,實驗人員給了所有的孩子一些很難的題目。這些題目太難了,孩子們都答不出來。最後研究人員問孩子們,他們有多想知道答案,有多少人想回家繼續想。

結果,那些被表揚的孩子,有更多的人覺得這些題目沒什麼意思,也根本不想回家繼續做。

而那些沒被表揚的孩子,卻反而有更多人有興趣去探索。

在第四階段,研究者讓兩組孩子做和第一階段難度相當的題目。結果發現,在第一階段被表揚的孩子,在這階段的得分要遠低於沒有被表揚的孩子。

孩子們好像開始背上了想贏怕輸的包袱。

而當研究人員要求孩子們把自己寫對的題目寫在白紙上時,那些被表揚的孩子,有40%左右說了謊:他們虛報了自己的成績。

原來,問題在不切實際的表揚上。這些表揚給孩子製造了一些關於自尊的假象:我是很聰明能幹的。孩子既享受這種假象,又會努力維護這種假象。

因此,他們開始變得焦慮,而焦慮會把他們的注意力從挑戰任務本身,轉移到對自我的關注上來。孩子面對挑戰的興趣和動力,就這樣被破壞了。

那麼該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

其實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讓孩子不用爲『自己是否聰明』、『父母是否會喜歡我』、『同學是否會比我強』而擔憂,只要孩子覺得安全了,他們就會自動地去探索世界、面對挑戰。而這本身就是他們能力和經驗增長的歷程。

只要他們內心的這種動機還在,他們的能力就會在挑戰中增長,同樣增長的還有他們的自信。

而最糟糕的是,那些急着讓孩子更自信的父母,他們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

他們會說,我天天誇我的孩子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啊,卻不知道,正如德韋克實驗中所展示的,他們只是讓孩子陷入了虛假的自尊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