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千萬不要做出最傷孩子的這6種行爲

本文已影響2.88W人 

愛孩子,並不是嘴上說的那樣簡單。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爸爸媽媽所有的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每時每刻每個場景都可能潛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運。

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生活中,父母的這幾種行爲,可能會傷到孩子。

第六:夫妻互相拆臺

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着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

有一天,孩子對着要查檢作業的媽媽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你就別檢查了,我怕你會算錯。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得面紅耳赤,互相詆譭、拆臺,甚至大打出手,不但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會讓孩子變得不尊重父母。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擇偶觀。

夫妻溝通,請從好好說話開始。

在孩子面前不詆譭伴侶,是爲人父母的一種修養。

第五:嘮叨是把小刀

知乎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最反感父母?

點贊最高的是:父母嘮叨的時候。

或許你會說: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但一定要謹記,過度嘮叨可能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爲了逃避壓力,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會啓動來“選擇性失聰”拒絕或牴觸父母的嘮叨。

父母與其嘮叨,不如採取“少說、多聽、多行動”的策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父母愛孩子,千萬不要做出最傷孩子的這6種行爲

第四:無原則的妥協

很多家長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比如和孩子提前說好:逛商場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看電視一次只能看半小時。

但,往往又架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妥協了,玩具買了一個又一個,看電視時間延長了一次又一次。

父母的妥協,只會讓孩子認爲規則不重要,讓他們誤以爲所有規則都是可以隨意踐踏的。

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要急着和孩子去爭辯,可以在事後等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再講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須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說話,這樣孩子纔會接受你的意見。

第三:讓孩子聽話

聽話的孩子,最容易養成的一種性格就是“討好型人格”。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個自我認同感非常低的人,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別人,哪怕這個人自己壓根不喜歡。

讓孩子成爲孩子,允許他們任性,允許他們說“不”,賦予孩子選擇權。父母應該停下來,認真聆聽一下孩子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

第二:說話不算數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爲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

生活中,家長有時候會很不走心地許諾孩子:看一場電影,送一個玩具,玩一次遊樂場。

也許你只當這是哄孩子的一個策略,卻不知道孩子已經走了心。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失信,都是在親手毀掉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盡力做到,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也請和孩子說明原因,並跟孩子說聲對不起。

第一:手機不離身

有人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不是打罵不是離婚,而是手機。

父母玩手機的行爲,不但威脅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傷害到了親子關係。

一位小學教師給她的二年級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是:你最不喜歡的發明是什麼,爲什麼不喜歡?

其中有4名孩子寫到:希望手機從未被髮明過,因爲他們的父母對手機太過依賴。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是啊,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一個全心全意的陪伴。別再讓手機,成爲親子關係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有時候,孩子也能爲父母指明方向。

趁着孩子還小,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慢下來,用心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聲。

給予孩子愛,並從孩子身上學會愛。

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爲人父母,餘生請多多關照。

人生這趟馬拉鬆,我們相互扶持,一路向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