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哪些習慣會帶壞孩子

本文已影響2.23W人 

你願意讓老人家幫忙帶孩子嗎?讓老人帶孩子有好處更有劣勢,老人的哪些習慣會帶壞孩子?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是雙職工家庭,父母不得不請老人幫忙帶孩子。而隔代育兒,因爲父母和老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會產生各種摩擦和衝突是難免的,那麼帶孩子的哪些習慣是不可以有的?

灌孩子吃東西

幼月齡寶寶,以致兩三歲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感冒咳嗽,得個小病小痛什麼的,需要給孩子吃藥治好。但大部分情況下, 孩子是不願意吃藥的,老人就拿着調羹強行灌藥。雖然出發點是爲孩子好,但是這樣容易嗆到孩子發生意外。我時不時看到新聞說哪裏哪裏的孩子因爲家長強行灌藥,藥流進氣管,導致孩子死亡。

孩子雖然不能反抗,但是,自此之後每次看到調羹,不管你做什麼,孩子都已經放聲大哭起來。是的,強行灌孩子吃東西,讓孩子產生了害怕的心理。

孩子磕着摔着,讓孩子去打讓其受傷的地方

孩子活潑好動,難免磕着摔着。此時,老人教孩子去打讓其受傷的地方,以便讓孩子停止哭泣。殊不知,這樣的一種行爲,容易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心理。大人應該教小孩,今後注意些,不跑那麼快,危險的地方不要去,危險的物品不要拿,自己應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等等。讓孩子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纔不至於又摔倒了或者碰着了。

老人的哪些習慣會帶壞孩子

嚇唬孩子

孩子比較調皮,有時候大人即使好好地叫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拿孩子大哭不止來說,這時候老人喜歡對孩子說:“不要哭了喔,待會兒警察叔叔來抓你去關着的。”嚇得孩子立馬不出聲。這樣的嚇唬方法雖然對現在的情況有效,但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在孩子思想獨立之前,需要尋求周邊人幫助時,首先立馬排除了找警察幫助的可能。比如,在火車站/汽車站和家人走失了,不懂去哪裏找自己的爸媽,於是需要尋求他人幫助。這個時候最有可能幫到他的就是穿着制服的巡警,但是一想到印在腦子的“待會兒警察叔叔抓你去關了”這句話,就不再考慮找警察幫忙。這對孩子找到家人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孩子好奇心很強,也喜新厭舊,見到喜歡的東西得不到往往哭到得到爲止。老人因爲寵溺孩子,這個時候就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比如,去鄰居家玩看到好玩的玩具,會和鄰居家的小朋友說先給我家這個孩子王玩吧,待會兒再還給你。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加強了孩子的耍賴邏輯:不管屬不屬於我,只要我哭,奶奶(或者其他老人)就會給我了。

不鼓勵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處於探索周邊世界的階段,對玩具車爲什麼能發出聲音好奇不已,所以對這個玩具車又是啃,又是拆,又是摔什麼的。這時候大人(這裏說大人,是因爲有的父母也是這樣,而不僅僅是老人)趕緊阻止:“不要拆啊,拆壞了你就不能玩了。”,把孩子的探索慾望扼殺掉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養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擔應該主動挑上。老人不忍心自己的孩子生活壓力太大,本該是享清福的年紀主動幫助子女照看孫輩,不管老人的習慣怎樣,出發點是爲了子女好,也爲了孫子孫女好。作爲子女不應該苛責老人,對老人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包容。當然,老人在面臨育兒觀念不同時,也應該尊重年輕人的育兒理念。這樣家庭才能和睦,大家相處得愉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