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學生想象力的一個綜合調查

本文已影響3.11W人 

“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是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昨日分組審議《重慶市義務教育條例(草案)》(簡稱草案)時,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胡健康發出的感慨。

關於中小學生想象力的一個綜合調查

已是二次審議的草案第四十四條規定,“學校應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胡健康建議,該條款修改爲,“學校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他說,上述例子是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結果。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爲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他還舉例稱,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爲非美裔學生之冠,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象力卻非常缺乏。因此,他建議修改相關條款,通過立法來強化對中小學生的“想象力教育”。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團市委書記王志傑也認爲,我市中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確有必要加強,應以立法形式進行保障。據他了解,這項工作目前開展得極不平衡,僅有少數學校開設有這類實踐課程。他建議各中小學應多開展有針對性的課程,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國孩子的想象力狀況令科學界憂慮,“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

劉道玉拿世界上兩個最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中國和以色列做比較。以色列家長教育奉行獅子育兒法:母獅讓小獅子離開獨自學會生存;中國的家庭教育則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嬌寵,要麼棒喝。結果是,以色列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近10位,而中國卻一個人也沒有。

調查

  我們就“想象力教育”對成人和孩子做了一個實驗

  這幅抽象圖你看它像什麼

這幅無名抽象畫,是記者昨日用來調查孩子和成年人想象力的,它看上去像什麼?

“外星人”、“動物園”、“金魚”、“家”、“鬥牛圖”、“地球”……在孩子們眼裏,它“一切皆有可能”;而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幅人臉而已,答案一致得就像歌曲“世界只是唯一”。

  小孩:一切皆有可能

昨天下午,記者帶着這幅畫來到南坪實驗小學。看着這幅圖畫,孩子們大聲嚷嚷開了。“好像一隻漂亮的金魚在水裏遊!”“不是,是一隻貓頭鷹在樹上打瞌睡。”“我看是神獸金剛吧!”……

在1年級8班,記者邀請10名剛滿6歲的小朋友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眼中這幅畫的內容,結果得出“外星人”、“動物園”等8個答案。王梓臣同學特別告訴記者:“這是畫的兩頭牛,人們正在進行鬥牛比賽。”他還一邊指着圖畫,一邊告訴記者這裏是什麼,那裏是什麼,描繪出一幅活生生的鬥牛圖。

  成人:大半說是人臉

記者又來到重慶工商大學,在一間教室裏找了部分正在自習的大學生來“研究”這幅圖。

10名大學生中,有6人回答是“人臉”、“人頭”、“鬼臉”等,有兩人回答是“河流”,另兩人的答案是“馬”和“瀑布”。一個男生笑着說:“這是兩個頭像,一對情侶正在面對面地親熱。”

隨後,記者在南坪步行街又考了考十多名三四十歲的路人,一半以上都說是張“人臉”。

“這個有什麼好看的,就是一個調色板打倒了。”賣小食品的張先生說。而36歲的高女士歪着頭看了半天,肯定地說:“就是一個人在流眼淚。”

  專家:畫無標準答案

“正是因爲一種尋找標準答案的心理,讓我們的想象力流失了。”重慶十八中心理教師鄒紅說,這幅畫說是什麼像什麼,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成年人都會去猜測標準答案,因此得不到比孩子更多的答案。

鄒紅認爲,想象力本來不應該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弱。相反,因爲經歷得更多,看到的更多,成年人應該比孩子的想象力更豐富。

“問題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一直教孩子尋找標準答案,束縛他們獨立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都不允許孩子有異常的想法,慢慢地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鄒紅說,教育不必整齊劃一,讓孩子有更多的個人空間,讓他們多做白日夢,或許會讓孩子保留更多的想象力。

建議

大人們的哪些行爲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培養和鍛鍊孩子的想象力?畢業於西南大學的兒童心理學博士吳靳給出瞭如下建議。

這些行爲培養想象力

1與孩子一起進行閱讀,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孩子發問、比較、猜測,畫下來、演出來、發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養就能事半功倍。

2常給孩子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訓練。比如給出一些簡單的符號如一條線、一個半圓、一個圓圈,讓孩子根據這些來組合故事,鼓勵孩子儘可能多地組合一些更復雜、完全不同的故事。

3鼓勵孩子拆裝廢舊物品,適當給孩子買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廢舊的鐘錶可以讓孩子拿去拆裝,甚至家裏的電腦等物品,家長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裝維修。

4多讓孩子做一些腦筋急轉彎的練習,鼓勵孩子思考時多轉幾個彎,同時鼓勵他們不按成年人的思維定式進行思考。

這些行爲扼殺想象力

1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一個經典的案例是這樣的:老師問“雪化是什麼?”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結果這個答案被老師打上紅叉,因爲它與標準答案不符。

2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書包、繫鞋帶,使孩子喪失基本的動手能力和好奇心。

3制止孩子與衆不同。這也有一個經典案例:一個孩子在圖畫本上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結果被老師和家長糾正過來,因爲“太陽應該是紅的”。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不敢進行與衆不同的想象。

4過早開發智力。很多家長強調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向孩子灌輸大量的現成知識,結果孩子記下來、背下來,似乎什麼都知道了答案,從而失去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興趣。

報評

  要讓孩子多做白日夢

我國中小學生想象力在受調查國家中倒數第一,這個消息令我們沮喪。誰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傳統應試教育難辭其咎!

中國教育的問題顯而易見:給你一個“0”,在數學課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課上只能是“O”,不能有別的答案。挑戰了老師的權威,便會受到戒尺或類似戒尺的訓導,中國孩子受教育的路徑,就是在填鴨式死記硬背中“裝滿知識”的過程。

1968年,美國一位媽媽狀告幼兒園,認爲幼兒園教會自己3歲女兒26個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將“0”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東西了,幼兒園應當對這種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後果負責。那場官司,家長打贏了,並導致內華達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護法》。

如此教育理念,使學生過早告別玩具,被迫提前參與過多過濫的應對成人世界的競爭,損及了人生成長的自然天性與規律,這是把孩子“製作”成用鐵絲捆綁、扭曲的盆景,而不是培養成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世界巨匠愛因斯坦的結論———“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由此來看我們的填鴨式教育,實則抓錯了重點。沒有想象力的民族會是怎樣: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以色列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近10位,中國一個也沒有……

倒數第一肯定值得反思,但請成人們不要義正詞嚴地指責孩子,而忘了成人世界推崇的傳統應試教育才是罪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