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換一種方式與孩子交談

本文已影響1.09W人 

與孩子談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如果說孩子是一朵花、一棵樹,那麼家長所說的話便是“肥”和“水”,如果能用適當方式“施肥”和“澆水”,便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子效果。

曲徑通幽,換一種方式與孩子交談

類比——說出直觀效果

囡囡4歲了,可她特別挑食,跟同齡孩子相比長得又瘦又小。立春時,媽媽在花盆裏移種了幾棵一串紅,每天晚餐時,她就當着囡囡的面拿出一把尺子,走到窗臺前去給一串紅量“身高”,一邊量,一邊說:“哎喲!這花兒又長高啦!”

囡囡趕緊跑過來問:“媽媽,這花兒爲什麼長得這麼快呀?”

媽媽說:“你不是天天給它澆水嗎?它喝得足足的。瞧,媽媽還餵它營養土哩,讓它吃得飽飽的。這花兒吃得飽,喝得足,當然就長得快了。囡囡想不想長快點、長高點呀?”

囡囡點點頭:“我也想快點長。”

媽媽拉着囡囡的手坐到餐桌前:“那你就要多吃點兒,吃得飽飽的,還要喝湯,將來跟花兒比一比,看誰長得快、長得高!”

點評:

類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的相似屬性進行比較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能把道理講得具體形象,打開通往孩子心靈的道路。囡囡的媽媽深諳其道,根據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巧妙地用一串紅與女兒類比,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讓孩子在直觀的植物現象裏愉快地接受了道理。

誘導——溝通內心世界

東東剛上一年級,一天放學回家,他對着爸爸高聲叫嚷起來:“數學老師太壞了,上課時候大聲罵我,明天我不上她的課了!”原來,東東捉到一隻瓢蟲,放在書包裏,後來又偷偷把它塞到了馬玲玲的口袋。上課時,瓢蟲從口袋裏爬到了馬玲玲的胳膊上,嚇得她大哭大叫。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爸爸“袒護”兒子說:“一隻瓢蟲有啥了不起的,馬玲玲是故意大哭大叫的吧?”“馬玲玲特別膽小,最怕小蟲了。”爸爸繼續引導說:“要是換成別的老師,也許你就不會捱罵了。”“不!要是換成語文老師,他非揪我的耳朵不可。”“是嗎?那明天你在語文課上再試試看。”“算了,這樣做是不對的。”

爸爸終於把兒子掩蓋着的那部分事實引發出來,讓兒子說服了自己。

點評:

孩子生氣時,很容易掩蓋一部分事實,只看到一個片面現象。父親用反向的方法誘導兒子把話說下去,使兒子在心情漸趨平和的狀態下,道出原來掩蓋的情況,好壞是非便一目瞭然,兒子自然也就認識了錯誤。

幽默——鐫刻快樂靈魂

約翰娜是德國新聞界著名的女記者,她對孩提時母親的教誨記憶猶新:我小時候有挑食的毛病,對不合口味的食品從不張嘴,因此瘦得皮包骨頭。一次,跟媽媽去一個莊園作客,看門狗一見我就直撲過來,嚇得我忙躲到媽媽身後。莊園主人雖然立刻喝住了狗,我卻嚇得再也擡不起腳往前走。回家路上,我問媽媽:“那條狗爲啥專咬我呀?”媽媽笑道:“你知道狗最愛吃什麼嗎?”“骨頭。”“對了!”,媽媽親暱地撫摸着我的肩膀說:“身上多長點兒肉,就把骨頭包住了,那時,狗就不會咬你了。”多長肉就得啥都吃,我盯着媽媽胖胖的身軀,一下子全明白了。

點評:

寬容詼諧的談話是營造良好家庭環境的潤滑劑。家長用微笑對待生活,能使孩子在樂中學習,在樂中益智。約翰娜在母親的笑聲中健康長大,最終成長爲一名不畏艱險、思維敏捷、性格開朗的名記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