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延伸,父母纔是最好的“助教”

本文已影響6.8K人 

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專業的早教機構和寶寶的“玩”,與家長陪寶寶“玩”的最大區別在於:專業的早教機構的“玩”,提倡的是“遊戲+體驗=學習”的育兒理念,通過與老師的互動式“玩”,幫助孩子開發成長中的七大潛能——感官、體能、識別、社交、人格、語言、音樂。

早教延伸,父母纔是最好的“助教”

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專業的早教機構和寶寶的“玩”,與家長陪寶寶“玩”的最大區別在於:專業的早教機構的“玩”,提倡的是“遊戲+體驗=學習”的育兒理念,通過與老師的互動式“玩”,幫助孩子開發成長中的七大潛能——感官、體能、識別、社交、人格、語言、音樂。

只要孩子上了早教課,父母肩上的千鈞重擔就一朝放下了嗎?你要是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一週的早教課,一般就是兩小時,單靠這點時間來貫徹早教的核心理念,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父母也跟隨學習,將早教的核心理念延伸到孩子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堅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花固定的時間來陪孩子玩,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爲孩子創造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潛能開發效益,我們纔算把早教投資給用足了。

可以這麼說,沒有主動在生活中做延伸的早教只能發揮30%~50%的效益,父母主動當“助教”,在生活中活學活用,早教效益方能達到80%~90%。

在遊戲中繼續多感官體驗  對0~3歲的孩子來說,學習是建立在遊戲與體驗的過程中的。早教不是爲了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爲超級天才,而是通過感官和親身體驗,挖掘出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使他擁有更多的經驗。

因爲孩子年齡還小,你不可能把很多知識性的東西塞給他,這個時候培養他對世界的感知、適應能力最重要,而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在遊戲中去體驗。

多感官的吸收比起生硬枯燥的平面接觸更能讓寶寶體驗事物的多面性,且能更好地接受新鮮事物。孩子上一些比較好的早教機構,父母會親身體驗到多感官教學的優越性,在他們的課上,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感是齊齊上陣的。回家之後,我們爲何不把“多感官教學”進行到底呢?

比如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寶寶能夠痛快地享受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回家之後,我們不妨買一套小打擊樂器和孩子一起玩,鍛鍊孩子的節奏感,動作的協調性,使眼手腳高度配合;藝術課上,寶寶會無拘無束地畫出他心裏的世界,回家後我們給他提供塗鴉板,有意識地保留他的塗鴉作品,在家中的陽臺或走廊上替他辦一個畫展;同樣,在家也可以上“育樂課”,讓寶寶玩身體滑板,鑽軟管,過獨木橋,盡興去玩。讓

寶寶在玩耍中、在摸爬滾打中探索和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建立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和適應能力,效果直接而明顯,家長只要在旁做好保護工作就可以。

耐心重複,凸現早教成果  早教專家一再提醒家長,在豐富寶寶體驗的時候要注意重複性、一致性、適齡性。比如上完早教課回家後,要重複課上的內容,讓寶寶重複瞭解,且每次的行爲或標準要保持一致,另外早教的內容要針對寶寶的年齡爲宜。

因爲0~3歲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都處在剛剛發育的階段,很多意識和思路,只有通過不斷的重複才能被他們記住,並將這個遊戲所貫穿的思維方式自然而然地應用到生活中去,而僅僅上過一次課,對他們是很難形成什麼印象的。

像每次離開學校,老師都會和小朋友們一一揮手再見,經過多次這樣的重複,寶寶一般在7個月大時,一說再見,他就知道揮手了。

早教機構也常用旋律優美的古典樂曲來刺激孩子的聽覺神經,開發孩子的音樂智能。但這項工作光靠一週兩小時的課,是根本不夠的。

家長帶孩子回家後,還要耐心重複這一過程,在孩子3個月以前,每天可定時給他放一些優美的古典樂曲,每次15分鐘即可。

孩子半歲左右,播放音樂的時間可適當延長,除了過於鏗鏘有力的和節奏瘋狂的樂曲不宜給孩子聽外,從節奏輕快、富有生氣的到舒緩流暢、優雅動人的各種風格的都可以讓孩子聽一聽。

悅耳的音樂對孩子的智能發展相當有好處。如莫扎特的音樂,曲式均衡且對稱,嚴謹的風格有一種格式美,的確對寶寶的音樂智能發展有幫助。最好要選擇節奏多元的樂曲,才能讓孩子的腦波交換進入活躍的階段。

《雙鋼琴演奏D大調》、《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D大調》、《第39號交響曲降E大調小步舞曲》等曲子,更是有這些特質,適合寶寶經常聆聽。  學習早教老師,無條件給孩子“肯定”和“愛”

孩子在早教機構很少聽到批評或對他有負面評價的話,當他犯錯時,老師會非常有技巧地進行正面的引導,讓他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想到改進的方法。

家長應學習這一點經驗,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多鼓勵、認同孩子,給予正面的反饋,即使他的表達有誤差,也不要輕易責備他。孩子2歲半就已經具備自尊心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告訴他做錯了什麼,而是要告訴他下一步該做什麼。

舉個例子:當你叫寶寶拿發條小鴨時,他拿來了發條母雞,此時,你不能告訴他“寶寶你拿錯了”,而是應該用鼓勵的語氣告訴他“寶寶你真棒,拿了一隻雞媽媽過來,現在幫我去拿鴨妹妹過來好嗎?”

如果他又拿了一隻玩具雞時,你還得鼓勵他說,“寶寶拿了兩隻小雞過來,真棒!現在把小鴨子拿過來好嗎?”學習早教老師的耐心很重要,只有無條件給孩子“肯定”和“愛”,孩子纔會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學會開動腦筋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的這些品質,可是千金難換的。

早教專家還強調,就算孩子在挑戰你的權威,拒絕跟你合作,也千萬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只能說明父母在教育引導上的黔驢技窮。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他什麼是對的,而不是責備他甚至打他。

早教延伸,切勿急功近利  大多數家長都認爲,早教是爲了提高孩子智商、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等,但這些想法都太急功近利了。

其實,早教應更注重孩子行爲與性格上的培養。早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其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幼兒的體驗,慢慢地對孩子的行爲與性格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樣的教育理念,理應貫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孩子在玩時你去叫他吃飯,你很難叫得動他。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此時作爲家長,千萬不要責罵他,早教專家用親身經歷教了家長一個很好的辦法:她在孩子的飯裏插了幾根四季豆,幾根芹菜,幾小根胡蘿蔔,然後用驚奇的口吻叫道:“寶寶,快來看呀,飯裏面長蔬菜了!”孩子馬上被吸引了過來,忘記了玩的事情,乖乖地吃飯了。

吃完飯,家長可以用自行車帶他出城去,看一看胡蘿蔔是怎麼長的,四季豆是怎麼在豆架上結的,西紅柿是怎樣由青變紅的。有條件的話,讓孩子摸一摸蔬菜,玩一玩採摘遊戲。

這就是引用早教的理念,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

早教專家的另一個經驗是:在面臨選擇時,不要擅自幫孩子作決定,要讓他自己選擇。只要是在安全、健康、衛生的前提下,鼓勵和認同孩子的決定。

平時,看這個動畫片而不是那個動畫片,穿這件上衣而不是那一件,講這個故事而不是那一個,都要給孩子自己選擇,這是培養孩子的主見,讓孩子在好情緒中成長,慢慢養成良好的親子互動的根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