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孩子拉回學習的軌道上?

本文已影響2.96W人 

孩子小學六年級,之前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現在學習態度變差,學業各方面都明顯退步,和老師討論後,我瞭解有部分原因是來自同儕的影響:孩子跟老師認爲品性不佳的同學成了好友,上課不專心,不認真在課業上。我瞭解這部分的嚴重性,也和孩子曉以大義。

但對於老師說“學生在學校就是來學習的,不要一天到晚只想交朋友,好像到學校就只爲了交際應酬??”這番話,我卻有些疑惑,我認爲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習人際互動、社交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老師這麼說會不會太過偏頗?他也認爲我孩子的學習尚未步入正軌,對即將進入初中階段是非常不利的,對於這部分我應該怎麼幫助孩子?

如何將孩子拉回學習的軌道上?

臺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理事、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回覆:

以上問題看來,家長了解“孩子重視朋友、和朋友相處中習得社交技巧”是重要的,但同時對“交朋友與學習衝突”這議題產生了一些疑惑。以下幾點提供建議:

上學目的不只有“課業”。到學校理所當然是爲學習而來的,但學習的內容是廣泛的,包含知識、生活、待人處事。倘若到學校的目的只狹隘到爲“課業”而來,那麼以目前世代的變化,尤其是網絡時代,學校則可以退場了,因爲無遠弗屆的網絡,如“維基百科”、YouTube就可以滿足許多知識學習的慾望,當然相對的,老師知識權威的角色也會受到挑戰!由上可知,學校是:除了獲得知識解惑外,更是羣體互動與人際學習的重要場域。

瞭解內在需求,取代指責和外在歸因。當孩子的行爲產生了一些變化,先說教或過於外在歸因不僅無效,家長還會錯失瞭解孩子內心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錯失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因此,孩子的學習態度若有明顯的變化,家長可以先傾聽孩子對學習的感受和想法,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成績退步並不是你故意的,或許你遇到了一些困難或什麼原因,你要不要和爸爸(媽媽)說,我們一起合作想辦法。”在此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指責,而是爸媽真誠的想了解他、關心他,並且願意和他合作。

關心課業外也關心“遊戲”。“遊戲”和“學習”對孩子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尤其“遊戲”可以帶來“動能”,驅趕“無聊”,增加了對學習有利的條件。所以,父母除了關注孩子學習成果如何,更需要經常關心他:“玩得滿足嗎?開心嗎?”我們關心孩子的需求應是全面的,孩子即將步入課業壓力極大的初中,定期安排全家與孩子同樂的“家庭快樂日”更是不能少。

親子共同討論讀書計劃。當具備以上所提“合作”與“動能”時,親子可以一同討論、訂定讀書計劃,例如:如何安排讀書時間、需要運用何種資源、希望達到的目標、挫敗時該如何面對、成功時如何慶祝??等,並約定定期檢討和修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