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是不是孩子入園的分水嶺?

本文已影響1.07W人 

孩子多大的時候需要送去幼兒園?昨天早上,收到朋友的微信語音,她在那頭哭訴,跟她老公吵架了,爭吵的點是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兒園?!

朋友家小朋友兩週半了,她老公覺得可以給孩子送幼兒園(託班)了,孩子慢慢長大了,在家裏也沒人教他點什麼,還不如去幼兒園和同齡小朋友接觸接觸,在幼兒園還能接受到新知識,在家裏就是荒廢。

朋友捨不得,覺得寶寶還小,可以再等等。“公立幼兒園不也三歲才能上嗎?着什麼急!娃這麼小去,多可憐啊!”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話趕話越說越來氣,結果大吵了一架。(女人大體比男人焦慮和糾結,男人總覺得女人大驚小怪,關於這個問題昨天的推送裏我有聊到過,其實還可以寫好幾篇,以後陸陸續續和大家聊哈)

朋友問我的觀點,我知道她其實是來找支持的。我說我從情感上,百分百支持你,如果家裏人手空餘,那讓娃在家裏再多呆一段時間肯定OK的,不去幼兒園不代表學不到知識(這個後面我具體說)。

你跟你老公講,霍思燕還特地讓她兒子嗯哼晚一年入學,因爲她還能再陪伴嗯哼一些時間,也有更多機會可以帶他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但如果說娃各方面發展得不錯,語言表達、與人交流、自理能力都很好,家裏人手也不是那麼寬裕,附近又有比較靠譜的幼兒園,提前去幼兒園也沒有那麼不能接受,不用太焦慮、甚至有點恐慌。

和朋友聊完,我覺得這是很多爸媽都在糾結的問題,所以我今天具體寫下來和大家說說,咱們到底什麼時候送孩子上幼兒園是最好的。

上與不幼兒園,我們具體焦慮的是什麼?

有了孩子,我們總容易焦慮,因爲總怕給不了孩子最好的,更怕錯過。但靜下心想想,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上幼兒園時,我們心裏想的到底什麼?

是因爲帶娃太累想早點解脫?還是怕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了?和OK幼兒園園長交流,她說幼兒園可以帶給孩子的是這些:

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對小夥伴有很強的需求,大多數的孩子會在三四歲有社交的需求。OK現在這個階段就是這樣,如果和小夥伴們“瘋玩”中,平時還蠻黏我的他,完全就忽視了我。”幼兒園裏如果有固定小夥伴,對孩子們來說是特別好的事,能滿足他們在社交方面的需要,也意味着他們對外的探索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讓孩子學會獨立

離開家庭,第一次面對一個集體環境,孩子要獨立吃飯,尊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向老師和小夥伴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還要穿衣服背小書包,把玩具自己收拾好,學會等待等等,這都是一種成長。

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集體生活一定是有規矩的,在家可以不聽話,在幼兒園必須要遵守幼兒園的規則,不管是OK所在的蒙氏幼兒園,還是傳統幼兒園,這一點都是一樣的。

有一定的系統性,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

幼兒園有家庭無法提供的一些專業設施,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特別是一些教育理念先進,設施完備先進的幼兒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裏會收穫多多。另外,幼兒園都有一定的課程安排,比如閱讀、感統律動、遊戲等。這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有一定好處。

3歲不是入園的分水嶺

最近幾年一直盛行不要在3歲前送孩子上幼兒園(託班),這個對孩子傷害是巨大的。到底是不是空穴來風?有沒有依據?

3歲是不是孩子入園的分水嶺?

兒童心理專家徐桂鳳在一次講座中提到,其實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於一些教授對3歲之前送到幼兒園的孩子後期的行爲、社交的研究。美國的斯蒂夫教授的一個研究發現,3歲前送託兒所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攻擊性性格或者反社會行爲,或者是有更多的人際關係和親子依戀的問題。

也有研究說,越早入托或者在託兒所呆的越長的孩子,孩子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越高,這些孩子會出現更多打人之類的攻擊性行爲。因爲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關注一定沒有在家得到的關注高,孩子的壓力水平就會升高。

是的,確實有一定道理,比如我的一個遠房親戚家小孩,兩歲三個多月就被送去了私立幼兒園。親戚說,現在想來特別後悔。當時孩子太小了,又膽小,完全參與不到幼兒園的活動裏,總是自己一個人發呆,或坐在椅子上哭。好幾次看到小朋友在戶外活動,大家圍一圈,只有他家小朋友背朝大家,呆呆的。每天各種哭着不肯去幼兒園,過了兩個月後,親戚給孩子辦理了退園,她才又重新看到了孩子久違的笑臉。

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也要看孩子個體的情況、家庭主要養育人(我們或者老人或者保姆)的情況以及幼兒園、幼兒園老師的水準。就像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的、非常大型的對外研究指出,孩子早期如果進入了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是可以使他們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數學能力更好發展,而且這種優勢可以在同等條件下維持到青少年時期。

所以年齡一定不是我們考慮要不要給孩子送去幼兒園的指標,倘若不到三歲,卻落落大方,各方面都完全可以適應新環境,並且樂於接受,那去到託班,有比家裏更系統的各方面訓練,益處是非常大的。

而倘若大於三歲,尤其是男孩子,各方面生理和心智沒有很成熟,稍微晚入學一些也完全沒有問題。而如果是像霍思燕那樣精力時間都有,也知道怎麼高質量陪娃,完全不用非要到了年齡就必須送去幼兒園。


寶寶釋放出哪些信號,你可以考慮送孩子入園了

如果我們的孩子已經做好上幼兒園的準備了,他會發出自己的信號。自己的寶寶自己最清楚,建議爸爸媽媽綜合衡量孩子各方面的情況:

最基本的,你得看看孩子以下這些能力發展得如何了?

1、自理能力怎樣?能不能自己吃飯,自己洗手穿衣,或者配合老師穿衣了。

2、語言表達能力怎樣?是否完全可以跟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想尿尿了、餓了、難受了。

3、自控能力怎樣?能不能遵守一定的規則,排隊、保持安靜?就比如有一天我在家裏大笑,OK不經意地說出一句,媽媽,我們教室裏不可以哈哈大笑,大聲說話,但是去外面玩就可以,他把老師的規則記得牢牢的。

4、社交能力怎樣?能不能和小夥伴主動玩耍,溝通。

孩子的性格是怎樣的?

孩子的性格差得特別多,有些人外向點,喜歡看到新的人和環境,到了新環境情緒的調節很迅速,很快能適應,然後對一切都充滿着好奇,興高采烈。這些孩子早一些上幼兒園完全OK。而有些孩子相對而言,內向些,或者說比較慢熱,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那爸媽不用着急,可以等一等,一步一步慢慢來。

孩子的安全感如何?

也要考慮一下孩子出生後和我們親子依戀如何。如果孩子和我們的親子依戀質量越好,孩子是安全感很足的,他也很清楚,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不是不愛他,他也不會沒有安全感,會更敢獨立自信地和外界接觸。但有的孩子因爲一些原因親子依戀受損,是可以考慮比正常時間更晚一些的。OK班裏就有個小朋友來幼兒園之前,上過一年的託班,但即便如此,現在幼兒園也上了一學期了,還是天天哭,就是源於家裏小時候曾經帶給過小傢伙不可逆轉的一些傷害,所以需要大人花更大的力氣去補回來。

幼兒園的師生比例是怎樣的?

之前的文章裏我也提到過,孩子的年齡越小,所需要的一對一的照顧可能要更多。所以爸媽所考慮的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的比例,會決定對孩子的照顧質量如何。如果入園之前都要充分了解,如果孩子比較多的,娃自己成長得越成熟,送進去越容易適應。也不會因爲沒有太被關注而失落。

如果不送,孩子在家的情況如何?

如果不送,我們或者代替我們照顧孩子的老人是不是能高質量的陪伴。如果說我們自己照顧娃的,可以心情很愉悅,情緒很穩定,帶娃的生活豐富多彩,也知道如何陪娃,有明確而清晰的養育思路,那一定是OK的。但如果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陪玩,和娃交流,或者說幫我們帶娃的老人其實已經年紀很大了,體力腦力都下降了,只是顧及孩子吃喝就很不錯了,那可能把孩子放在家裏就不是好的選擇了。

最後想說的是,對於孩子來說,爸媽纔是他們的起跑線。不是早上就一定學到和吸收得多,也不是非得遵循3歲的原則,到了必須上,多早多晚,完全取決於你對孩子的瞭解,和對自己家庭情況的綜合考量,如果孩子還沒有和你釋放出剛纔說的那些明確信號前,不妨可以考慮多帶他們開闊開闊眼界,咱們能陪伴的,或者說他們需要我們也就是這麼短短几年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