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帶娃,如何相愛不相殺?

本文已影響3.63K人 

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忙帶孩子,但隔代養育的現狀卻令人堪憂。老人幫帶娃,如何「相愛」不「相殺」?

網上一搜,你會發現,全是這樣的報道:

帶娃起衝突,婆婆欲跳樓

教育孩子分歧大,婆媳「火併」嚇得丈夫報警

婆媳爲孩子教育爭吵雙雙「出走」

三成離婚主因婆媳失和,第三代教育權又成新焦點

隔代養育必須這樣相愛相殺,火藥味十足嗎?

老人蔘與養育原本應該是個三贏局面對年輕父母

在中國,隔代養育是個繞不開的問題。據統計,中國有超過 70% 的老人蔘與了孫輩的撫養過程。

有了老人的參與,年輕的父母可以有一些喘息的時間,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教育孩子,且不會增加請保姆的經濟壓力。當然,也不必擔心保姆會虐待孩子,少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顧慮。

對孩子

英國的 Millennium Cohort Study (MCS) 發現,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祖父母適度參與養育,智力發展通常會更好。

而且研究還表明,祖父母越早參與(早於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到孩子的照顧中,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好處會越大。而且這樣做的好處,還不是短期的。有研究甚至發現,祖父母的參與,跟孩子 20 歲以後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關係。

此外,祖父母正常、適度地參與照料,孩子今後的幸福感、社會適應能力會越好,問題行爲也會越少。

老人幫帶娃,如何相愛不相殺?

對老人

幫子女帶孩子,對老人而言意味着什麼?隔代養育對老人有好處嗎?

心理學家 Kivnick 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認爲幫忙子女帶孩子會讓老人產生一種「發揮餘熱」的自豪感,能夠滿足老年人「被人需要」的需求。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可以讓老人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仍然是重要的。

同時,參與孫輩的養育,也能幫老人回憶過去,重新整合過往的人生經歷。作爲文化的傳承者,他們會覺得非常有價值。

所以說,對於年輕的父母而言,養育過程中,有老人搭把手,不僅可以減輕繁重的養育負擔,同時,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是有幫助的,而且三世同堂,其實有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你看,如果能經營好這段三代同堂的時光,可以說是一個三贏局面了。

隔代衝突從何而來?

可爲什麼在很多家庭,原本的「三贏」,卻變成了「三敗俱傷」了呢?

張昕老師認爲,隔代衝突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養育理念不同。對孩子的養育,每個家庭成員都很重視,而兩代人的養育理念又不盡相同,甚至差異巨大,這樣,矛盾就再所難免。

很多隔代教養中遇到的問題,是婆媳矛盾的升級版,即奶奶和媽媽同住一個屋檐下,可能已經有一些矛盾了,再加上孩子的管教等問題,讓矛盾進一步升級,甚至惡化。

捲入程度的高低。很多時候,由於孩子與老人接觸的時間更長,讓老人有了一種強烈的捲入感,反而覺得管孩子應該是自己的事兒。而年輕父母則認爲自己應該「主導」局面。於是,矛盾就來了。

有了衝突怎麼辦?

不管哪種情況,都讓我們挺頭疼的,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張昕老師結合老年人的心理和認知特點,給出了幾個化解隔代衝突的小策略。

1. 避免過度接觸,保持適當距離

這一條可能對於解決婆媳矛盾來說更爲適用。畢竟婆婆和兒媳沒有血緣關係,過度接觸反而更容易產生矛盾。

在日本,還有一種稱爲「樓上樓下」的居住體系,很值得借鑑。樓下是老人的地盤,樓上是小夫妻的地盤,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2. 事先說明各自的底線

如果條件有限制,無法保持空間距離,那就必須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要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什麼是絕對不可觸犯的。

以育兒爲例,一定要讓老人明白,其他問題都可以無所謂,但事關孩子健康的、安全的,不達成共識,堅決不能擅自做主。

一開始就把規矩立好了,有了界限感,後面的問題就都好辦了。

3. 退一步,做個佛系家長

心理學中經常提兩種控制策略,一是「Primary Control」,即遇到問題,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第二種則是「Secondary Control」,即主動調整自己對問題的認知,從而間接解決由問題引發的壓力。

說白了,就是要做一個佛系家長。在不觸及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適當做一些讓步。

比如,孩子用尿不溼還是尿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在我等佛系家長看來,其實一點都不重要。最早用尿不溼長大的那代美國人一樣生兒育女生生不息,並沒有不孕不育。而祖祖輩輩用尿布的中國人,也一樣拿奧運冠軍把宇宙飛船送上天,也沒有變成東亞病夫。

只要對孩子沒壞處,只要帶的人不覺得洗尿布煩,那就用尿布好了。孩子自己其實並不在乎你們大人之間的紛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