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也會有“造假”?

本文已影響1.3W人 

孩子發燒也會有“造假”?

“發燒”是人們最不願意聽到的字眼,尤其是如果燒在孩子身上,家長就更是心驚肉跳。其實撇開非典不談,小兒發燒本來是常有的事,是孩子機體對致熱原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也是他們戰勝疾病的有效方法。只不過有時發燒也存在假象,特別是以下兩種情況家長要學會區別。

體溫高並不一定全是發燒,環境等因素也影響體溫

如孩子在高溫的環境中,或者運動、哭鬧過後,也會出現體溫波動。若僅有短暫的體溫波動,體溫在37.5℃-38.0℃之間,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可繼續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還有的孩子容易緊張,一遇到考試或者比賽,會因爲焦慮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出現體溫升高;一旦考試或比賽過後,體溫就會自動降至正常。

感染等疾病因素引起的發燒則不同,孩子除了體溫升高之外,同時還會出現面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由於小兒個體存在差異,發熱的表現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也許很難察覺,最好以觸摸胸腹部感覺爲準。

假冷真熱

孩子可能本來因感冒而發高燒,可手足摸上去卻感覺冰冷,直到體溫逐漸下降以後,手足皮膚才又慢慢地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爲多見。

假冷真熱的原因主要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較成年人容易發涼。再加上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結果高熱甫發更會導致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以爲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厚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體溫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或“類中暑”現象。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發涼時,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並不少,就應想到可能是發熱的一種假象,這時可以用體溫表測量孩子的體溫;如一時找不到體溫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胸腹部和腋下,或面對面感覺孩子呼出氣體的溫熱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