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應急四要素

本文已影響4.49K人 

孩子發燒怎麼護理呢?第一,準備判斷髮燒的病情;第二,物理降溫,散熱爲主;第三,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第四,飲食上多喝水,流質食物爲主。

寶寶發燒應急四要素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很擔心孩子發熱(即發燒),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燒了。孩子發燒怎麼護理呢?

第一,準備判斷髮燒的病情

怎樣纔算發熱,確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除了量體溫外,還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可以爲醫生提供較可靠的信息。

體溫異常升高也就是發熱,與哭鬧後造成的體溫升高是不同的。發熱時不僅體溫增高,還同時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異常表現,例如面色蒼白、呼吸加速、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皮疹等。由於小兒個體差異和導致疾病原因的不同,發熱的表現和過程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同樣是肺炎,有的孩子發熱不高,有的孩子高熱達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可持續2~3天,而敗血症可持續數週。發熱的起病有急有緩,有的先有寒戰繼之發熱,有的發熱很高但四肢及額頭髮涼。所以,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很難察覺發熱,而觸摸胸腹部就會感覺到小兒發熱。

發燒評判的標準:正常人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一般腋窩溫度爲36℃-37.4℃。體溫超過37.5℃定爲發熱,俗稱發熱。進一步劃分爲:37.3℃-38℃爲低度發熱;38.1℃-39℃爲中度發熱;39.1℃~41℃爲高熱;超過41℃爲超高熱。如孩子發生高熱驚厥,停下來後,馬上帶去醫院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體溫升高就是發燒。孩子的體溫易於波動。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生變化。孩子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狀況良好,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就不應認爲孩子在發熱。

第二,物理降溫,散熱爲主。

若孩子體溫低於38.5度,應該多給孩子散熱:1、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是最主要途徑,佔90%以上。所以發燒時不要給孩子穿的太多,應該少穿蓋。2、經呼吸散熱。發燒時呼吸會增快加深。3、經排尿過程散熱。多喝水多排尿。4、經排便過程。遇到孩子發燒要從這四方面幫助孩子物理退熱。

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爲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爲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最重要的還是要散熱。老人都說孩子發燒時要給他蓋大被子捂汗,其實就是靠出汗來增加散熱。只不過孩子出太多汗容易出現脫水,所以現在不提倡用捂被子的方式退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室溫提高,使孩子皮膚血管擴張,讓他出汗,蒸發水分,體溫下降就容易了。還有一個方法是讓孩子泡熱水浴,使皮膚血管擴張,熱量得以散發。

第三,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有些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燒就急着用退熱藥,其實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成長髮育。只有當體溫超過38.5℃時,可配合使用退熱藥,藥物的作用就是強迫人體增加散熱。散熱過程主要依賴皮膚排汗過程完成。如果孩子入量不足,體內水分欠缺,即使服用了退熱藥物也達不到預期退熱效果。這就是爲何有些發熱的孩子服用退熱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在服用退熱藥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其副作用。

有不少家長認爲打點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應,甚則引起交叉感染。其實,對於有發熱的孩子,最好是根據病情合理選擇用藥的方式,原則是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第四,飲食上多喝水,流質食物爲主

飲食上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原則”。

一箇中心:多喝水。喝水的技巧是少量多次喝,十分鐘十毫升,不喝不要強迫。適量喝水果汁 ,飲料是可以的,老是灌白開水寶寶會吐的。

兩個原則是:一是,平時寶寶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吃,讓寶寶吃七八成飽就行了;二是,所有給寶寶吃的東西都要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材。飲食調理以流食爲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但對伴有腹瀉的幼兒(6個月以內),抵抗力差,胃的蠕動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則冷飲不利於身體康復,應禁食之。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麪條、稀飯、蛋花粥。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爲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