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高燒時如何降溫

本文已影響2.46W人 

急性發熱是5歲以下孩子最常見的症狀和就醫原因,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則是引起發熱的主要原因。

孩子發高燒時如何降溫

急性發熱是5歲以下孩子最常見的症狀和就醫原因,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則是引起發熱的主要原因。無論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發熱均可引起患兒食慾減退、頭痛、煩躁不安、咽痛、失眠等症狀。

發熱是疾病過程中人體的一種特殊反應,對機體有保護作用。一定限度的發熱(體溫38.5≤℃)能促進血液循環,此時血液中白細胞增多,抗體生存活躍,酶的活性增加,肝臟解毒功能加強,調動全身免疫細胞功能,有利於消除病原體和致病因素,不須給予退熱。

而高熱或長期高熱不退則可致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尤其是超高熱,可能促發孩子高熱驚厥(俗稱高熱抽風)、誘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因此需要積極降溫,防止對大腦和全身多種器官的損害。

世界衛生組織新近研究證明,傳統的物理降溫對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熱者弊多利少。這是因爲在發熱患者中,下丘腦的體溫調定點升高,機體早已作出如同在寒冷環境中一樣的反應——產熱增多,散熱減少。

此時如果單用物理降溫(包括冷溼敷、冰袋及酒精擦浴)的方法試圖讓患者冷下來顯然違反了體溫調節的生理機制,影響體溫調節功能的正常發揮,甚至會加劇這種反應,由此引起的代謝亢進可能會使熱的時間延長。即使物理降溫暫時有效,但因體溫調定點仍保持在高熱水平,故暫時降溫後會令患者感到全身不適。

發高燒的孩子皮膚血管是擴張的,體溫和冷水的溫差很大,會引起孩子血管的強烈收縮,可引起畏寒、渾身顫抖等不適症狀,並可能引起凍傷,甚至加重低氧血癥。

因此孩子一旦發高燒,最好是帶其到醫院尋找發燒原因,亦可做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化驗外周血液中白細胞,可鑑別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然後根據病因對症下藥。

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熱,正確的做法是首先使用藥物將下丘腦體溫調定點降至正常,不要隨意使用物理降溫。

至於藥物降溫可以視“體溫表處方”。若孩子體溫低於38.5℃,不會對孩子大腦造成損害,可以不用退熱藥,應多喂溫開水,同時需要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若體溫超過39℃,可服用退燒藥。

目前常用退熱西藥有兩大類,一類是對乙酰氨基酚(代表藥爲泰諾林口服液);另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代表藥是託恩口服液)。此外,中藥治療孩子發熱也有較好的臨牀療效,常用退熱中藥如小兒牛黃散、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只要診斷準確,完全可以迅速退熱。

特別提示:退熱藥使用前須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既往有高熱抽風史,此次發病又伴有高熱、煩躁不安者,可即時服用退熱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