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反覆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7.88K人 

媽媽問:孩子反覆發燒怎麼辦

寶寶發燒反覆怎麼辦

孩子晚上這兩天反覆發燒,有點腹瀉,而且口腔裏的口氣味很重,吃了退燒藥也不好,舌頭髮白。怎麼辦。

熱心網友:孩子一發燒,爸媽就着急,不知是該先吃藥還是先觀察,或者去醫院。最擔心的就是半夜突如其來的發燒,家長在着急的同時往往不知所措,亂了手腳,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這樣一幕。交大二附院兒科侯偉教授說,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不可盲目退燒,首先要明確原因,因爲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前期症狀,所以要在弄清原因後再給予相應的治療。

  孩子發燒“燒着”家長

近日,隨着氣溫降低,在西安市兒童醫院、交大二附院兒科門診裏記者見到了不少因孩子發燒抱着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

李女士說:“寶寶8個月大了,前天給寶寶打了麻疹疫苗,昨天半夜開始發燒,今天早上體溫37.8℃,中午又高了!下午已經38.4℃了。諮詢醫生,醫生說給寶寶吃點退燒藥。聽說,打完麻疹疫苗一般是6到8天以後開始發燒,爲什麼我們家的早了這麼多天啊?”

焦急的趙奶奶稱,孫子兩歲,前幾天晚上發燒,39℃左右,第三天去醫院,有的醫生說是肺炎,有的說扁桃腺發炎,打了退燒針和消炎針,可是回家晚上又燒起來了,孩子不吃藥,精神尚好,但是舌苔厚,小便少,很黃,呼吸急促,發燒最高到了39.9℃,退燒藥不管用,擔心會引起其他的病變。

還有家長反映,寶寶8個多月了,下面的牙已經長出來了,現在在出上面的門牙,最近莫名其妙發了兩次燒,度數不是很高,是不是和出牙有關呢?但是牙醫和育兒雜誌上都說沒關係的。

  孩子爲何易夜間發燒

冬季突然發燒的小兒較多,尤其是半夜發燒,家長很着急,不知該不該立即送醫院,對此侯教授指出,遇到突然發燒的情況,家長不要着急,除了要給孩子量體溫外,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

侯偉說,引起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很多,冬季由於氣候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孩子經常會在夜間突然出現高燒,這是因爲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就易升高。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等疾病會導致發燒,此外,一些免疫系統疾病,如風溼熱、紅斑狼瘡等也會導致發燒,但一般不會是高燒。

另外,房間空氣不流通、受到驚嚇等都會引起發燒,同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破傷風等反應也可能引起發燒,發燒只是表面現象,有的情況重,有的情況輕,關鍵是要正確判斷導致發燒的原因並進行對症治療。

發燒的溫度高低並不能說明病情嚴重與否,孩子個體機體反應差別很大,溫度高,不一定病情嚴重,發燒只是一個症狀,是機體反應過程。當然,發燒溫度過高,會帶來危害,引發併發症。

  發燒和哪些疾病有關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擔心會燒壞腦子,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症狀,家長需要通過發燒弄清楚孩子本身疾病所在,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分擔憂。

侯偉教授稱,孩子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呼吸道的症狀,如咳嗽、流涕、打噴嚏,甚至呼吸急促等,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瀉、急性胃腸炎,常伴有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這種發熱往往會持續3~5天,經過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療,體溫會很快恢復正常。如果孩子發燒時間超過5~7天,且經過以上治療不見好轉,則需要按發燒原因認真系統地檢查,以便排除一些其他發燒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結締組織病等發熱性疾病。

實際上,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而並非是高燒引起的,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差,輕度病毒感染可能高燒40℃,年齡段不同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也會有所不同。

  先物理降溫還是服退燒藥

有的孩子一發燒就是好幾天,如果需要退燒,什麼時候退燒較好?是否應該先進行物理降溫?侯教授稱,孩子發燒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對調動機體防病能力起着積極的作用,隨着原發疾病的好轉,體溫會逐漸正常,可在家中口服退燒藥物。

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不要着急,如果孩子體溫在39℃以下,且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口服退熱藥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退熱藥是通過發汗達到退燒目的的,如吃了藥物後體溫不退,可給孩子喂熱水發汗,或給予熱水擦浴協助退熱,或反覆擦拭小兒的背部及腋下、腹股溝、四肢皮膚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熱驚厥病史,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熱藥後,及時送醫院就診。

侯偉提醒,對新生兒不宜使用退熱藥和酒精擦浴,可脫去外衣或減少被子散熱,或熱水擦浴降溫。有時候孩子對疾病的反應性過強,退熱藥治療效果不好,可激素降溫。

家長還應注意讓病兒臥牀充分休息,減少體力的消耗。發燒後孩子食慾差,可吃些流質食物,要少吃或不吃油膩食物,多喝水,也可加少量的食鹽,促其發汗,有利於體溫下降和毒素排泄,防止脫水。

  退燒藥不可隨意吃

平時,家裏應備有體溫表、退燒藥,以便應急,發熱兒童須每隔1小時測量體溫一次。退燒藥有布洛芬、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藥,但由於中藥退熱作用緩慢,侯偉教授稱,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藥,特別是爲嬰幼兒退燒。退燒藥也不可多服或將劑量增加。

孩子常用的退燒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百服寧等),布洛芬(如美林、託恩等),阿司匹林及賴氨匹林等。這些都屬於解熱鎮痛類藥物,對乙酰氨基酚起效快、作用強、安全高,可首選該藥,布洛芬退熱快而平穩,退熱持續時間6~8小時,最好用於6個月以上的兒童,可單用,也可與對乙酰氨基酚同時或交替使用。嬰幼兒給予口服液製劑退熱藥較爲方便。年齡較大的兒童可服用顆粒劑型。

侯教授還稱,由於多數疫苗是生物製劑,接種後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這是正常反應。但如果體溫超過38℃,就需要用退燒藥物,使用退燒藥後不會影響疫苗效果。在孩子接種疫苗前一定要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呼吸道感染、腹瀉或其他疾病時,暫緩接種,否則很可能會出現發燒、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本報記者 韓豔

  孩子長期低熱怎麼辦

長期低熱是指小兒體溫在37℃~37.4℃之間持續兩週以上。導致長期低熱的疾病很多,概括起來,有因爲器質性疾病而導致,也有因功能失調所致。

在小兒長期器質性低熱中,以慢性感染最爲常見。如小兒結核病、慢性鼻竇炎、某些寄生蟲病等。這些都是由於感染因素而導致的低熱,治療應針對引起感染的病原體。還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導致小兒長期低熱。如小兒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熱及類風溼病等。對這些非感染原因而發生的低熱,首先應詳細檢查,明確診斷,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

小兒長期功能性低熱的原因,可能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這類低熱的特點是早晨及上午體溫高於午後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慾不振、煩躁等,但檢查無異常體徵,理化檢查無異常。對小兒長期功能性低熱的治療可採取中醫治療,主要着眼於整體的調整,使體溫恢復正常。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低熱症狀,要每天給孩子測試多次體溫,做好記錄,找出發熱規律,同時應注意觀察除低熱以外的伴隨症狀,如飲食、精神狀態、是否出現過皮疹或紫斑等,並儘量及早就醫。

醫生對長期低熱的孩子要認真體檢,尤其注意扁桃體有無腫大,心臟聽診有無異常,肝脾是否腫大,淺表淋巴結是否腫大等。根據家長主訴的症狀及體檢結果,進行鍼對性理化檢查,以便及早進行正確診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