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歲的女性朋友,請警惕子宮肌瘤!

本文已影響3.83K人 

提到子宮肌瘤,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是非常害怕的,其實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又稱爲“子宮纖維瘤”。

提到子宮肌瘤,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是非常害怕的,其實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又稱爲“子宮纖維瘤”。

確切病因不清,多認爲可能與長期和過度的雌激素有關。肌瘤多生長在子宮體部,少數生長於子宮頸部。當肌瘤增大或瘤體內發生栓塞時,易發生變性。多見於30~50歲婦女。

臨牀症狀與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有關。月經改變爲最常見的症狀,出血多時可伴有不同程度貧血。其他症狀還有壓迫症狀和腹痛等。

月經增多

多發生於黏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爲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導致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收縮,並影響血液循環而使內膜充血。

下腹部包塊

當漿膜下或壁間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時,患者多能自己捫及包塊,可伴有下墜感。

壓迫症狀

壓迫症狀在月經前期較顯著,此乃子宮肌瘤充血腫脹之故。多發生於子宮頸肌瘤或爲子宮體下段肌瘤,因肌瘤增大充滿骨盆腔壓迫周圍臟器而引起。肌瘤向前生長可壓迫膀胱,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瀦留等;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腎盂腎炎,生長在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壓迫直腸,引起便祕,甚至排便困難。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疼痛

疼痛比較少見,表現爲腹痛者約佔40%,腰痠者佔25%,痛經者佔45%。亦有患者表現爲下腹墜脹感或腰背痠痛,程度多不很嚴重。疼痛乃腫瘤壓迫盆腔血管,引起淤血,或壓迫神經,或有蒂的黏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由宮腔內向外排出所致宮頸管變寬大而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連、牽拉等所致。

如發生於妊娠期子宮肌瘤紅色變性或感染時,可引起較劇烈的腹痛並伴有發熱。子宮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或子宮軸性扭轉時亦產生急性劇烈腹痛。大的漿膜下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不僅可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疼痛,而且還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而致腰痛。凡痛經劇烈且漸進性加重者應考慮子宮肌瘤併發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致。

30~50歲的女性朋友,請警惕子宮肌瘤!

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

漿膜下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當位於子宮角的壁間肌瘤壓迫輸卵管間質部以及黏膜下肌瘤引起子宮內膜感染,肌瘤併發子宮內膜增生時,均可引起不孕。有報道約30%子宮肌瘤患者不孕。不孕可能是患者就診原因,而在檢查時發現存在着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羣,其比例爲4 ∶1。若能受孕,有時可因供血不足或宮腔變窄而妨礙胎兒發育,引起流產及早產。當妊娠足月時,尚可因宮腔變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礙宮縮,引起難產及產後出血等。

白帶增多

白帶增多佔41.9%。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帶增加,當黏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貧血

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嚴重貧血(5g 以下)能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變。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

子宮肌瘤的處理應考慮肌瘤大小及部位、有無症狀、患者年齡及對生育要求、發展速度等。治療方法分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主要是觀察,適用於肌瘤不大、患者接近絕經期、月經不多、無不規則陰道出血者。觀察期間要定期行婦科檢查和超聲檢查,注意肌瘤發展速度,一旦出現手術指徵時應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適用於肌瘤大小相當於妊娠8周或以上,月經過多導致貧血,黏膜下肌瘤或可疑肌瘤變性等。方法有肌瘤剝除、黏膜下肌瘤切除、子宮次全切除、全子宮切除術。手術途徑有開腹及近年來普遍開展的腹腔鏡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切口小,盆腔粘連形成少,術後恢復快,多數患者手術次日可下地行走、進食,傷口疼痛輕,術後發熱少,住院時間短。一般術後48小時就可出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