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得了中耳炎會有什麼症狀

本文已影響1.99W人 

孩子的正常過程中,難免會有感冒咳嗽的情況發生。即便是小病,作爲父母也應該重視起來,不然很有可能導致中耳炎、溼疹等等病症發生。那麼寶寶得了中耳炎會有什麼症狀?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正常過程中,難免會有感冒咳嗽的情況發生。即便是小病,作爲父母也應該重視起來,不然很有可能導致中耳炎、溼疹等等病症發生。那麼寶寶得了中耳炎會有什麼症狀?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得了中耳炎會有什麼症狀

寶寶前段時間感冒了咳嗽,感冒藥也吃着,後期突然就常常莫名其妙大哭、拍腦袋、揪耳朵,看了醫生才知道引發了中耳炎!

幸虧發現的早症狀不嚴重,如果再拖下去,甚至還可能會變成化膿性中耳炎,護理起來就更麻煩了。

寶寶的耳朵我們平時護理時極易忽視,中耳炎發病初期也很難察覺的病症,媽媽們真的要注意了。

孩子感冒後容易引發急性中耳炎

因爲小孩子的咽鼓管相對成人比較平直,內徑相對寬,病菌容易“長驅直入”,全身以及中耳的免疫力不完善,所以嬰幼兒感冒後發生急性中耳炎這種嚴重併發症的機率更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達到10%左右。

如何判斷寶寶們患上了中耳炎

根據數據顯示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更容易得中耳炎,但是還不太會講話的小寶寶,他只能用一些行動來告訴你他不舒服,所以,媽媽們要注意瞭如果寶寶們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很可能是耳朵感染了。

1、發燒;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

2、哭鬧、搖頭;寶寶躁動不安、愛哭、夜裏總是睡不好覺,搖頭;

3、撓耳朵、耳朵積水;如果寶寶不斷地摸、撓、揪耳朵,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

4、聽力不好;鼓膜裏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

如果寶寶們吃了退燒藥,還是一直處於低燒的狀態時,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了。中耳炎疼痛一般發生在後半夜,間歇性疼痛。所以一般孩子都是晚上哭鬧,到了白天有的就說不那麼難受了,有的家長抱有僥倖心理,不去就診,時間長了有鼓膜穿孔的可能性。

小貼士

中耳炎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當你發現寶寶有揪耳朵,或直接表明耳痛的表現時,先不要着急,一定要帶寶寶找到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進行諮詢,排查是否是中耳炎導致的,並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積極治療。

除了中耳炎,以下兩種情況也要注意防範:

溼疹

沒錯,溼疹會長在頭上、臉上、口周、脖子、身上等部位,但萬萬想不到溼疹竟會長在寶寶耳朵上,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外耳道溼疹。

耳部溼疹是溼疹中的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家長可以看看寶寶耳朵後面或脖子後面是否起了溼疹(表現爲耳廓前後及耳周皮膚出現很小的斑點或斑點狀紅疹)。

對於急性期滲液較多的寶寶,可用爐甘石洗劑清洗,口服抗組胺藥物。避免刺激,如熱水燙洗,撓耳、接觸過敏原等。儘量減少接觸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刺激物。

耳前瘻管

不少家長髮現,寶寶耳朵邊有個小孔,有時會流出臭臭的液體。

在醫學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畸形,稱爲先天性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的小孔多開於耳前,少數開於耳輪的後上邊緣、耳屏及耳垂,瘻管深淺長短不一,幾乎所有瘻管均與耳軟骨的軟骨膜相連。

大部分耳前瘻管寶寶一般無症狀,按壓時有少許稀薄微臭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溢出,局部可有瘙癢不適,感染後瘻管局部及周圍組織出現紅腫、疼痛,膿腫。

平時護理寶寶要注意:

不要擠壓,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

不用異物戳小洞,發生感染後,不自行挑破膿腫;

洗臉時,用清水清洗耳朵前後,洗完後,用棉籤把水擦拭乾淨,不要太用力。

耳前瘻管無症狀時,無需治療。感染嚴重出現紅腫流膿時則需手術治療,完全摘除瘻管是防止復發的唯一有效途徑。

排除以上幾種特殊情況,有的媽媽會發現寶寶耳朵排出黃色、油性粘稠物質,有的甚至流出耳外,這其實是軟耳屎,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耵聹。

油耳朵不是疾病,只是耵聹較多,寶寶會因此而感到不適,所以纔會抓耳緩解,家長不用過於緊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