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了病秧子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1.62W人 

勸告:不想把娃養成“病秧子”,就少做3件事,寶媽別不在意。還三天兩頭生病,活脫脫一個“小病秧子”,真是愁死人了。

寶寶成了病秧子怎麼辦

小區裏一個李奶奶,把孫子當“小祖宗”伺候,經常看見她端着飯、拿着水杯和衣服追在孫子屁股後面,可以說照料的無微不至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她孫子吃的不少,但長得瘦瘦小小,體質很差,隔三差五就感冒、發燒,醫生說,這跟家長的餵養習慣有關,傷及了孩子的脾胃,抵抗力也會下降。

孩子喝母乳的時候,一般很少生病,因爲入口的“食物”只有母乳,既能滿足營養需求,又容易消化吸收,從吃輔食開始,孩子就變得體弱多病,那是因爲“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主管後天營養運化、吸收和輸送的,一旦受到損傷,生化氣血和運化營養的功能變弱,不僅影響孩子的食慾、睡眠,還導致孩子體質變差。

勸告:不想把娃養成“病秧子”,就少做3件事,寶媽別不在意

1、吃“膏粱厚”

過去生活條件差,孩子們吃的食物簡單、少,但是體質好,很少生病,現在的食物種類繁瑣,孩子們想吃什麼有什麼,卻變得容易生毛病。因爲家長總認爲孩子在長身體,要多吃些肉、海鮮、蛋奶等油膩的食物,飲食過葷,素菜吃的少,而孩子的脾胃嬌嫩,消化水平低,這些食物增加了消化負擔,很容易損傷脾胃,成爲孩子身體發育的絆腳石

2、喂“小竈飯”

現在的家長過於寵溺孩子,“追着餵飯”的情況很常見,尤其是6歲之前,很少有孩子一日三餐按時吃飯,都是兩三口就飽了,吃完飯不久又餓了,家長就會給孩子“開小竈”,孩子又喜歡吃餅乾等零食,一整天嘴巴不閒着,打亂了脾胃的作息,很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一步步損傷孩子的脾胃,讓孩子積食生病。

3、養“優秀娃”

現在的家長,特別注重在藝術方面培養孩子,爲了贏在起跑線上,從小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學習班,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也沒時間帶孩子去旅行開闊視野,不僅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中醫常說:“憂思傷脾”,內向,經常有難過、緊張、哭鬧等負面情緒的孩子,脾胃功能也會下降,從而影響體質,變得容易生病。

家長平時要經常觀察孩子的舌苔,聞一聞口氣,如果孩子口氣有酸腐味,舌苔白膩甚至發黃,食慾一陣好一陣壞,經常肚子疼、腹瀉便祕,臉色暗黃沒有光澤,鼻樑上出現隱約的青筋,睡覺也不踏實,經常踢被子、盜汗,翻來覆去睡不着等,就說明脾胃出問題,可能脾虛積食了。

如果孩子脾胃不好,短時間可能影響不大,但是久而久之,一定會破壞體質,耽誤孩子身體發育,家長要及時給孩子調理,經常給孩子喝肽菇末,能幫孩子更順利的接受輔食,不會出現積食、腹瀉便祕等胃腸問題,也促進孩子脾胃功能的增強,提高營養的吸收效率,讓孩子體質好、發育快,不會變成“病秧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