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的胎記值得注意的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寶寶在出生後,有部分寶寶身上會長胎記。有些胎記並不影響什麼,但是一些就值得我們警惕了。那麼寶寶身上的胎記值得注意的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身上的胎記值得注意的有哪些

大約10%的寶寶生下來就有各種胎記,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它們是局部血管、皮膚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增生或異常,而與其他正常皮膚有形狀和顏色的不同。

有的寶寶出生就帶着胎記,有的在出生後的幾個月裏才慢慢出現。

有些胎記會隨着寶寶的發育逐漸淡化、消失;有些終身不退,甚至隨着寶寶年齡增長而加重。

有些胎記無傷大雅;有些卻是孩子一生的陰影,甚至威脅到生命。

那麼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幾種最常見的胎記:蒙古斑、咖啡牛奶斑、橙紅色斑、黑色素痣、鮮紅斑痣(葡萄酒樣痣)、血管瘤,看看它們中的哪些很安全,而哪些必須要警惕。

無需處理 ? 蒙古斑

大多數中國寶寶出生以後,屁屁上都有或大或小的一塊藍黑色斑塊,這可不是出生時不哭“捱了打”,而是一種胎記。這種胎記學名是先天性真皮色素細胞痣(Congenital dermal melanocytosis),因較多出現於蒙古人種(即黃種人)而得名“蒙古斑”。

蒙古斑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識別:

(1)最常出現在腰骶部和臀部,有時出現在背部、大腿或肩部,而面、頸、手、足部位比較罕見,這些發生在臀部和骶尾部以外區域的,稱爲迷走性蒙古斑。

(2)多爲青灰色、藍灰色,顏色或深或淺。

(3)70%的蒙古斑爲單發,3塊及以上的比較罕見。

(4)大部分蒙古斑會隨着生長髮育慢慢變淡、消失,80%的人到6歲左右就能完全消退,不留痕跡。少數人則會保留到成年期,甚至終生不消失。

因爲蒙古斑癌變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大部分能自然消失,如果不是發生在面部,一般不影響健康和正常生活,所以不需要治療,有需求的可以選擇激光治療。

自然消退 ? 橙紅色斑

橙紅色斑也叫鮭魚紅斑,發病率約爲33%。它是一種小的、淡紅色的斑塊,多出現在後脖頸上、兩眼中間、前額以及眼瞼上。隨着孩子不斷成長,多數會逐漸消失。

警惕風險 ? 牛奶咖啡斑

有些寶寶出生時就會被發現,身上有大大小小的棕褐色斑塊,顏色就像是咖啡裏混入了牛奶,這些斑塊的顏色均勻、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晰、表面光滑,看起來很無害,實際卻暗藏風險。

牛奶咖啡斑多出現在軀幹、臀部和腿部,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如果牛奶咖啡斑的數量比較少,一般不會影響健康;但如果數量多、面積大,這很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如果發現寶寶有六塊或更多斑塊,並且每塊直徑均大於1.5cm,或者有明顯的增大趨勢,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要儘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診斷。

危險 ? 黑色素痣

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黑色素痣,通常比較小而分散,但有些寶寶的黑色素痣會特別大,看起來比較嚇人。

黑色素痣是由黑色素細胞巢狀排列形成的皮膚良性腫物,顏色多爲棕黃色、棕色或黑色,形狀可呈扁平、突起、疣狀或顆粒狀等。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這種通常無須擔心。

如果面積比較大,或者長在了易受摩擦和受損的部位,比如面部、掌心、足底、四肢關節外側等,最好進行激光或者手術切除,可分期部分切除,也可全部切除。

但黑色素痣生長速度比較快、凹凸不平,或表面長有毛髮,則可能有較高的惡變傾向,應及早手術切除治療。

注意:黑色素痣直徑超過20cm時稱爲巨大黑色素痣。

成年男性獸皮痣

這種巨大黑色素痣並不罕見,它會隨着孩子發育越長越大、難以處理,不光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造成嚴重影響,而且發生惡性黑素瘤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類型的黑素細胞痣,一定要儘早就醫,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切除和植皮手術。

儘早治療 ? 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本質上是一種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未經治療終生不消退。

它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多見於面部、頸部,以三叉神經分佈區域最爲常見,也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

(2)呈淡紅色或暗紅色,形狀不規則。

(3)按壓後部分或完全褪色,在寶寶哭鬧、用力或洗澡遇熱時,顏色會加深。

(4)隨着年齡增長,病變部位顏色逐漸加深,皮疹逐漸隆起、高出皮膚,甚至形成丘疹或結節。

因爲鮮紅斑痣最常出現於面部和頸部,而且會隨着身體生長會越長越大,對外貌造成嚴重的影響,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治療鮮紅斑痣宜早不宜遲。

1歲以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效果好而且不易復發。此時病變血管還位於皮膚淺層,血管擴張程度並不是很大,而且寶寶皮膚色素含量少,皮膚中的膠原比較疏鬆,能減少血管對激光的吸收,以及皮膚對激光的反射。在經過正規及系統的治療後,大部分鮮紅斑痣是可以治癒的。

危險 ? 血管瘤

血管瘤分爲很多種,一般按照所在皮膚深淺的不同,可分爲:淺表、深部和混合血管瘤。

淺表血管瘤:血管瘤顏色呈鮮紅色,以前稱作草莓狀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表現爲皮下青紫色腫塊,以前稱作海綿狀血管瘤。

混合血管瘤:就是淺層和深部的血管瘤都同時存在,所以看起來,既有皮下的腫塊,又有淺表的鮮紅血管斑。

有些淺表血管瘤看起來跟普通胎記長的很像,尤其是紅色的胎記,最簡單的鑑別方法就是按壓。

按壓血管瘤會褪色,褪色後皮膚顏色跟周圍皮膚顏色相似或變得蒼白,放開後迅速復原,或者按壓時面積縮小,放開後則恢復原狀;而普通胎記按壓後不褪色。

血管瘤外觀看起來比較嚇人,但本質上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所致的良性腫瘤。

嬰幼兒血管瘤一般出生後1周左右出現,在1歲內處於增值期,血管瘤會迅速的生長增大,到寶寶1歲以後則進入消退期,部分血管瘤會開始退化,瘤體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質地變軟、縮小消退。

雖然這個病可以自然消退,但約有40%的孩子會留下永久的痕跡:如瘢痕、萎縮、皮膚顏色改變等,而越早治療對於疾病的預後是越好的。就算是不做治療,也要做好動態隨診,因爲目前看似正常的血管瘤,也有可能突然快速增長。動態隨診可以讓專科醫生及時瞭解瘤體變化情況,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0-6個月:每月來醫院就診一次;

6個月-1週歲:每2個月就診一次;

1歲以上:每3個月就診一次。

另外,血管瘤不但會發生在皮膚表面,也可能發生在看不見的黏膜、肌肉、肝臟、顱內等部位。

有這幾種情況的血管瘤比較危險:

●出現在眼瞼、口脣、口腔、咽喉、外生殖器等重要部位者;

●短期內迅速長大者;

●已經發生出血、潰瘍、感染等併發症者;

●巨大血管瘤合併動—靜脈瘻者;

●嬰兒有凝血機制紊亂者等。

總而言之,發現寶寶有血管瘤後要儘快就醫,讓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治療或觀察等待。

有些家長害怕胎記顏色加深,而給寶寶“忌口”不吃深色食物,比如醬油、茄子等,其實完全沒必要。

想要避免色素沉着、胎記加重,除了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保溼護膚、防曬工作,避免接觸刺激皮膚、易過敏的東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