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講述死亡?

本文已影響2.32W人 

前兩天跟朋友們聚會。一個朋友帶着他的太太和三歲多的女兒來參加。在談到他的女兒的時候,朋友向我感慨道:小姑娘現在求知慾特別強烈,並且喜歡追問一些人生終極問題。

如何對孩子講述死亡?

原標題:如何對孩子講述死亡?

1、很多父母總是有意無意地製造着信息隔離。而信息隔離則會引發猜疑。

2、我們告訴小孩子真相也沒什麼不好。因爲他們遲早都要接觸真相。

3、做父母的難點,更多的不是在身體的勞累,而是這個角色時刻都在對我們進行靈魂的拷問。

前兩天跟朋友們聚會。一個朋友帶着他的太太和三歲多的女兒來參加。在談到他的女兒的時候,朋友向我感慨道:小姑娘現在求知慾特別強烈,並且喜歡追問一些人生終極問題。前幾天,小姑娘問她的媽媽:我會死嗎?我長大了以後會長生不老嗎?死了以後是什麼樣子呢?你說,我應該怎麼去回答她的這種問題呢?

我當時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告訴他要如實回答。

我認爲誠實是父母對待小孩子的非常重要的原則。因爲誠實意味着:我把你當成自己人,而且我和你之間是平等的。

很多父母說自己很愛孩子,但是他們對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製造着信息隔離。而信息隔離則會引發猜疑。在一個社會裏,信息隔離會在人羣中發酵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傳言。小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極度片面的。如果不給他們真實的信息,而是覺得這個你可以知道的,那個是你不該知道的,那麼小孩子也並不會停止思考,而是會發展出很多自己的理論,很多思維能力強的人則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或者聽信別人的陰謀論。

我們告訴小孩子真相也沒什麼不好。因爲他們遲早都要接觸真相。大多數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如果我們告訴他們:人都會死,人死了以後就不存在了。他們可能會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可能會開始想到:既然人都會死,那麼自己的長輩,父母也都會死,那麼自己是不是應該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既然自己也會死,那麼是不是應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爲自己一直想要成爲的人,而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對於價值都有一個直覺。人們的直覺通常會認爲,那些招之即來,取之不盡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一個小孩子想要媽媽,媽媽永遠在那裏,想要玩耍,永遠有用不完的時間,那麼他可能就不會去珍惜這些東西。如果他意識到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可能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開始具有緊迫感,這些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

20世紀的後半部分開始,凡是富裕的國家,從歐美一直到中國,在養育孩子方面都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不去損傷他們幼小脆弱的心靈。在歐美國家的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羣,很多都能夠做到不去故意貶低、責罵孩子,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們做的其他事情就有點過分了。

爲了保護孩子和弱勢羣體,他們禁止了一切讓人聽上去不舒服的東西。例如他們不許把殘疾人稱呼爲殘疾人,而是稱呼爲行動不便的人士,或者其他一些掩耳盜鈴的稱呼。在媒體上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一個孩子得了某種病,在治療中頭髮掉光了,那麼老師也會號召他們班級的其他人剃光頭髮,以顯得這個孩子不那麼的“special”。如此等等。

這實際上是一種過度的保護。爲什麼說是過度的保護呢?因爲人在某種環境中待得久了,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而不這樣做的人反而會顯得很另類。如果之前有幾個得了病頭髮掉光了的孩子,他的同學都會剃光頭髮,那麼出現了一個拒絕爲了普通同學剃光頭髮的,具有愛自己勝過愛他人的正常思維的孩子,就會被人另眼相看。實際上應該被另眼相看的,是那些爲了一個普通同學就剃光自己頭髮的人吧。

有一種行爲叫做賣乖,說的是有的人明明是在佔便宜,卻顯得是在施恩。或者用一點點成本,或者不用任何成本,就能獲得別人的無限感激。上面的例子就是賣乖的典型。這種行爲流行的後果,就是那些不願意賣乖獻愛心的人會越來越難以發聲,人們會逐漸覺得:別人就應該照顧我的情緒。整個社會環境都變成了我弱我有理,你們都應該來保護我這種撒潑打滾的邏輯。

我們的社會雖然剛剛富裕十幾年,但是這樣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的趨勢已經開始存在。這種提倡虛僞賣乖的社會思潮對於孩子有一種不健康的影響。所以我們作爲父母,有責任讓孩子去明白真相,認識真實的世界,並且給他們示範,告訴他們如何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適時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才能勇敢地做自己,不被社會的虛假所左右。

而做到這一切的重點,並不在於教孩子如何如何,而是在於自身。我們自己是否思考過:在一個終究會死亡的生命中,我們應該做到哪些事情?我們應當珍惜什麼,丟棄什麼,應該和誰在一起,過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並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麼我們的孩子可能也會這樣去做。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面對世界的真相呢?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到底要不要多生孩子,到底孩子對自己的價值在哪裏。很多人都考慮到了以後如果沒有孩子,自己老了會不會沒人養。人們也在考慮自己養孩子的成本,以及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干擾,帶來的麻煩等等。但是太多的人沒有意識到,養孩子本身是對人生的完善,是對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讓我們看到自身的偉大和渺小。我們不僅要去打拼賺錢,要對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更要爲他們的成長擔憂。我們既不想讓孩子過分注重學術,又不想讓他們不學無術。我們既想保護他們幼小的身軀,又想讓他們去風雨中歷練。我們給孩子賦予很大的希望,又苦於自身的資源實在是捉襟見肘。

所以做父母的難點,更多的不是在身體的勞累,而是這個角色時刻都在對我們進行靈魂的拷問:你有沒有資格去承擔另外一個(或幾個)生命的責任?你需要怎樣做,才能配得上孩子對你的依賴和信任?所以我想現代社會生育率下降,終身不婚不育者的增加,也是很大程度上因爲受到了上面說的那些過度保護的人們,不樂意去承擔自身以外的責任,而傾向於向社會,向父母,推卸自身的責任。

那麼我們如何去教孩子承擔屬於他們自身的責任?首先當然是我們自己要做到勇敢面對自己生活的真相,並且採取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我們還應該同樣地讓孩子認識到生活的真相。這個過程並不是強硬地灌輸,而是在他們發問的時候,告訴他們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讓他們逐漸意識到生活充滿了樂趣,同時也充滿了危險。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學習,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但生命的美好可以是無限的。真正快樂的人生,屬於那些認清生活的殘酷,人心的醜惡和世界的野蠻,卻用積極的心理和樂觀的態度去主動改變自己的人。我們做父母可能是爲了傳宗接代,可能是爲了老有所養,但是做父母本身也給了我們很多樂趣,讓我們自己有更多看清自己,獲得成長的機會。很多父母都要感激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成爲更好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