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本文已影響1.92W人 

我們一般將語言分爲“理解”及“表達”兩部分,而語言的發育是由多方面因素(多器官)參與決定的,如聽覺、視覺等,其處理過程也是很複雜的,一個孩子在開始說話時期(大約在1歲左右),孩子便開始使用各自語言環境所限定的…

原標題: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導語】:前幾天我們遇到一位媽媽,兒子7歲半,雙側先天性而發育畸形,耳道閉鎖,剛剛做完骨橋手術,現在能聽得到部分聲音。

媽媽很苦惱,教兒子說話困難重重,教了也不會,說什麼也不懂,語言評估後,認爲孩子認知能力落後,整體語言發育遲緩。

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去聽力的寶寶爲啥會出現認知落後?

聽得見,更要聽得懂,這決定了言語表達是以“理解”爲基礎的,一個孩子能說多少要取決於他對語言能理解(認知)有多少。

我們一般將語言分爲“理解”及“表達”兩部分,而語言的發育是由多方面因素(多器官)參與決定的,如聽覺、視覺等,其處理過程也是很複雜的,一個孩子在開始說話時期(大約在1歲左右),孩子便開始使用各自語言環境所限定的記號(聲音語言),孩子對聲音語言的處理過程的發育,受孩子所在的語言環境中的聲音聽覺刺激的影響。

孩子不是通過看周圍人的口型變化來學習語言的,而是用耳朵聽到聲音後作爲記號才理解其意思的,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先天性重度聽力障礙者,如果置之不顧,其語言發育是會受到嚴重影響的,是不可能發育的,而一個先天性視力障礙者,其最終的語言發育是不會受到影響的,這說明,在聲音處理過程中,聽覺刺激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臨牀上對一個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的評估,也是將這個孩子對語言理解能力及言語表達能力分開來評估的,之前我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的理解認知水平是正常的,與同齡孩子語言理解發育水平是持平的,我們就不太擔心他日後言語表達的問題,這類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可能跟他的養育環境有關,比如孩子沒有更多的言語表達機會?沒有互動的夥伴?

在語言功能的各方面諸如(聽說讀寫計算)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又會引起繼發性障礙<諸如:心理、智力、社會適應能力等>。

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第2張

誰在干擾聾兒的認知

影響聾兒認知,不得不提到兩個概念:1、語前聾。2、語後聾。

語前聾:一般在言語能力構建前就發生的聽力下降稱爲語前聾,語前聾多數無語言基礎,因此認知理解能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語後聾:不論成人還是兒童,聽力下降發生在獲得了完整言語能力之後,都稱作語後聾。如果在7歲以後失去聽力,那麼寶寶還是具備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的,語後聾如果不干預,語言能力和認知理解也會因爲聽覺信息缺失而受到影響。

從語言康復角度看,語後聾發生得越晚,留給認知發展的機會越大。

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第3張

不管語前聾或語後聾,都不能忽視時間節點。

一般來說,寶寶的語言發育會在0-5歲完成,在這個階段之前任何一個時間點聽力下降,而且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會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聽力損失在輕度到中度之間時,家長可能並不能及時發現聽力問題,但孩子會表現爲說話清晰度和認知理解能力低於同年齡段孩子。

聽力到重度以上時,孩子的語言能力會明顯落後,表現爲只會說相對短的詞句,甚至不會說話。理解力和認知水平會落後得更遠。

從大量的聾兒語言康復案例看,語後聾相比於語前聾的預期要好得多,補償聽力後的語言康復很容易獲得進步。畢竟認知和理解能爲語言訓練提供太多重要的學習加持。

乾貨解答,聽得見但是聽不懂,聾兒寶寶的認知能力爲啥落後, 第4張

聽力障礙預防很重要

聽力篩查是判斷聽力是否受損的最重要的早期方法,作爲寶寶的第一撫養者,父母需要警惕警告信號。

0-3個月

不會因爲突然的巨響而受驚

對聲音、音樂或聲音沒有反應

沒有被柔和的聲音撫慰

在安靜的房間睡覺時,不會因爲聽到聲音或附近的噪音而移動或醒來

到了2個月,元音聽起來不像“哦”

到了兩個月,聽着熟悉的聲音,不會變得安靜

4-8個月

不要把頭或眼睛轉向她看不見的聲音

當她處於安靜的環境時,聽到聲音或巨大的噪音時不會改變表情

似乎不喜歡搖撥浪鼓、敲鐘或擠壓噪音製造者

到6個月時,不要試圖模仿聲音

還沒有開始對自己胡言亂語或者對和她說話的人頂嘴

對“不”和語調變化沒有反應

似乎聽到了一些聲音,但沒有聽到其他聲音

似乎注意到振動的噪音(那些可以感覺到的)而不是那些只聽到的

9-12個月

不要快速或直接轉向發出輕柔噪音的人或“噓”

對他的名字沒有反應

咿呀學語時不改變音調

咿呀學語時不會發出幾個不同的輔音(m,p,b,g,等等。)

聽音樂、蹦蹦跳跳或跟着唱歌都沒有反應

1歲時,不會說任何單詞,如“噠噠”和“媽媽”

1歲時,在單詞的開頭不發很多不同的輔音

不懂常用詞(如“鞋子”)、表達方式(如“再見”)或命令(如“過來”)

語言發育遲緩寶寶還有希望嗎,爲啥康復預期差異這麼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