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叛逆變成好的開始

本文已影響2.19W人 

把叛逆變成好的開始

受訪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 邊玉芳 父母說東他往西,凡事對着幹;有事不愛和父母溝通,多說一句嫌囉嗦;父母說什麼,他愛搭不理,甚至陽奉陰違。這些叛逆舉動看起來完全是負能量,但事實上,青春叛逆也有好的一面。本期,《生命時報》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教您幫孩子安然度過青春期。

叛逆期,一言不合就爆發

“如果說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像衛星環繞地球,那麼青春期就是孩子脫離衛星軌道的階段。”邊玉芳介紹說,“此時,孩子生理髮育迅速,逐漸接近成人。認知能力、邏輯思維顯著提高,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探索和嘗試慾望,喜歡評判原有價值體系,父母和老師就成爲主要反抗對象。”腦科學研究發現,青春期孩子大腦發育不均勻,自我控制情緒能力不足。想表達又能力不足,很容易敏感、多疑,情緒反應劇烈,而父母感受到的就是,青春期孩子只要意見不和,就發怒、暴躁。

叛逆有四大好處

“叛逆是一種自我探索。”在邊玉芳看來,叛逆是孩子的成長規律,是正常表現。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長大了、變聰明瞭,纔有反抗父母的資本。2.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將人的心理髮展分爲8個階段,而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是最重要的發展任務。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的認同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如思考“我是誰”、“我的性格、優缺點是什麼”、“我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少了這一步,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遇到挫折也很容易喪失信心和目標。3.不良情緒出口。青春期孩子敏感多變,如果這些情緒都被掩飾起來,不發泄不吐露,內心積累過多負能量,心理很難健康。4.適應人際關係調整。從依賴父母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叛逆父母的同時,孩子會親近同伴,充足的友情能給孩子穩定的關係,社交過程也鍛鍊了各方面能力,有助於他們成長爲獨立個體。

每種叛逆類型怎麼應對

叛逆是個好開始,但並不代表家長能放任自流。多關注孩子,瞭解叛逆表現,正確引導,才能幫他順利成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爲,大致可分爲三種類型,父母可以“對症下藥”:

1.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常跟父母吵架、發脾氣,甚至冷戰。2.沉默型:不願和父母溝通,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對很多事情漠不關心。3.陽奉陰違型:當着大人的麪點頭答應、不反駁,但依舊我行我素。

邊玉芳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三種類型是爲了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暴躁型的孩子在叛逆期較爲常見,很多父母也因此疏忽了後兩種隱蔽性更強的叛逆表現。舉例來說,孩子告訴父母“英語老師上課好無聊”,有些父母就會說“你是不是上課又沒好好聽講”,“你不要爲學不好英語找藉口”等,孩子表達的是不喜歡教學方式,家長上升到不愛學習,必然引起孩子反感。此時暴躁的孩子會據理力爭,和父母爭吵一番;沉默型孩子會“吸取教訓”,減少和父母溝通;而陽奉陰違型孩子表面應承,不聽勸也不敢反抗,慢慢就學會說一套做一套。面對不同類型的“叛逆兒”,父母教育的本質都是要學會溝通,聽懂孩子說什麼,只是溝通方式略有不同。

對暴躁型叛逆孩子,家長不要硬碰硬,可嘗試站在他的角度理解溝通。“是不是不喜歡老師講課方式?”“其他同學也有這樣的困惑嗎?”“私下和老師溝通溝通?”家長不應刻意放大事件,因爲也許孩子只是發發牢騷。適當冷處理,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去評價他的態度,幫助找出解決方法。

對沉默型孩子,要引導溝通。孩子不愛表達是一種長期缺乏溝通的表現。幫助這類孩子,需要多引導他說出想法,不要隨意否決他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成人般的尊重,慢慢纔會敞開心扉。

對待陽奉陰違型孩子,要讓他感受到真誠。遇事不過分嘮叨,向孩子解釋爲何這麼做,尋得理解和共識。比如,孩子放學晚歸,家長一味指責,也許孩子當面不反駁,但下次依舊照做。此時,家長不妨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擔心,並瞭解晚歸原因,有原則地妥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